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5篇
综合类   104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通过化学分析、差热分析和XRD分析系统地研究了钙钛矿对无水硫铝酸钙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钙钛矿的存在对无水硫铝酸钙的原料二水石膏的二次脱水几乎没有影响,随着CT的掺量增加,碳酸钙分解反应的活化能逐步降低,有利于碳酸盐的分解,无水硫铝酸钙合成的开始温度有所降低,游离石膏量减少,f CaO的量逐渐减少,无水硫铝酸钙合成量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也有利于石膏的分解·  相似文献   
162.
动态观察琼脂凝胶体系中草酸钙晶体的形成情况,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 (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红外差谱对晶体进行表征,使用配有数码相机的生物学显微镜拍摄晶体形貌。结果表明,在此体系中得到了不同形貌的多种晶型草酸钙晶体,其中三水草酸钙 (COT)所占比例最高,二水草酸钙(COD)最少。并对此体系中的草酸钙晶体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3.
微生物固定法降解含聚废水的最佳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含聚废水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一菌株R4-1,R4-2,R4-3,R4-5,H4-3,以海藻酸钠-PVA为包埋剂,采用包埋固定法对5种菌的混合菌进行固定化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系统考察了湿菌体与包埋剂的体积比、氯化钙质量分数、硼酸质量分数和交联时间等因素对聚丙烯酰胺降解率的影响.实验得到微生物固定法降解含聚废水的最佳制备条件:4%海藻酸钠,4%的PVA,湿菌体与包埋剂体积比1∶1,2%氯化钙,3%硼酸,分段交联时间为氯化钙4h后硼酸20h.湿菌体与包埋剂的体积比对聚丙烯酰胺降解率的影响十分显著.追加实验最佳制备条件,得到微生物固定化颗粒对含聚废水的降解率可达到83.1%.  相似文献   
164.
采用“好氧-厌氧-好氧”三段活性污泥强化除碳工艺,结合化学氧化-混凝沉淀方法进行阿托伐他汀钙制药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生化段废水中COD从3 g/L降低到0.45 g/L左右,去除率达85.0%;化学氧化、混凝段COD从0.45 g/L左右降到0.3 g/L以下,去除率可达35%以上;总除率达到90.5%~91.4%.处理后的废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  相似文献   
165.
针对氧热法电石合成中吸热的生成反应和放热的碳燃烧反应耦合,从热力学角度对电石生成途径、反应化学计量平衡以及吸、放热反应热耦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电石由CaO+3C→CaC2+CO一步直接生成的可能性更大;(2)不同化学计量对应4种不同反应体系,各体系电石平衡转化率都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随压强增大而减小,电石与氧化钙发生副反应的转化率大致为随温度升高而先升后降;(3)反应热匹配量和匹配条件取决于电石生成反应物料处理量和电石纯度要求。电石生成反应与燃烧供热反应耦合于同一反应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6.
为了改善锌负极的循环性能,采用共沉淀法合成CaSn(OH)6,并将其作为锌镍电池的负极添加剂,研究其对锌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共沉淀方法合成的CaSn(OH)6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1μm左右,并且具有较高的纯度;添加CaSn(OH)6的锌负极在循环过程中游离出了Ca(OH)2和金属锡等有益物质,并进一步与ZnO反应生成锌酸钙,降低了锌负极活性物质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性,从而显著提高了锌电极的循环性能;以CaSn(OH)6与ZnO的混合物为负极活性物质的模拟锌镍电池具有较高的放电平台和优良的循环性能,经过50次循环后,电池放电容量保持为起始容量的72.6%。  相似文献   
167.
以石灰乳-卤水法制备的氢氧化镁为原料,对不同水热环境下高浓度氯化钙对氢氧化镁颗粒形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和氮气吸附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产物的比表面积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高的温度和高浓度氯化钙的存在有利于晶体的发育生长,其产物的分散性较好,粒径均匀并呈六方片状晶体,比表面积由22.17 m2/g变为14.84 m2/g。对水热条件下氯化钙对晶体生长的作用进行了机理分析,CaCl2的存在使得氢氧化镁基元在晶体表面横向叠加,促进了六方片状氢氧化镁颗粒的生成,并提出氢氧化镁颗粒的最稳定晶型为六方片状。  相似文献   
168.
利用钙盐对模拟的厌氧养猪废水进行除磷研究,找出磷酸钙形成沉淀所需的适宜钙磷比。先后进行批次和连续流试验,比较生石灰与熟石灰的除磷效果以及石灰与钙盐在除磷应用上的区别,优化选出最佳除磷试剂。实验表明:磷酸钙沉淀法能有效去除厌氧养猪废水中的磷元素,同时降低废水的色度和浊度。  相似文献   
169.
适地适树是造林学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则。实现树种和立地“配对”即适地适树的传统方法是:首先对有林地目标造林树种的生长指标(通常是树高)和根据经验所选定的立地指标(通常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进行相关分析; 然后根据相关结果选定主要立地指标,并依据这些指标对有林和无林地的立地质量进行分类; 最后划分该树种的最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生长的立地类型,以用于指导造林生产活动。但基于经验和相关分析对立地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中存在其立地指标因人、因地和因树的改变而无法重复的缺陷。为此,提出以土壤钙的供应潜力作为立地质量的统一指标,以树种最大生长对钙的需求作为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指标,当树种最大生长的钙需求与立地钙供应潜力相吻合时,树种与立地则满足适地适树原则。依此原理,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为例,建立了基于钙供给与需求平衡的理论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造林树种的理论生长指数,通过理论生长指数与最大实际生长量的比值得到适钙适树指数。通过对适钙适树指数与实际生长量进行相关分析验证了适钙适树理论模型的可预测性和真实性。结果表明,用土壤钙供应潜力作为立地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很好地在造林生产活动中贯彻适地适树原则。适地适树的本质即为适钙适树。  相似文献   
170.
针对CO气相催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DMO)-草酸酯加氢合成乙二醇(EG)的生产新工艺,应用Aspen Plus软件,在物性常数估算、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考察理论板数、进料板位置和回流比等对DMO加氢工段主要工艺单元装置EG精制塔T-204的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一步进行了加氢工段全流程模拟.结果表明,T-204优化后的总理论板数、进料板位置、塔顶蒸发速率和回流比分别为25、7、40.95 kmol/h和3.1.全流程模拟显示,15 183.36 kmol/h的H2、189.79 kmol/h的DMO可生产9 980.27 kg/h EG,同时反应放出的热量得以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