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7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91篇
综合类   232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91.
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硅衬底上沉积C轴择优取向的ZnO晶体薄膜,在其他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氩氧比,测量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导电性能.随着反应气氛中氩气含量的增加,(002)面衍射峰的强度有所提高,说明薄膜的结晶质量有所改善,衍射峰略向θ角减小的方向移动.随着反应气氛中氩气含量的增多、氧气含量的减少,ZnO薄膜的方块电阻明显减小,说明薄膜的电阻率随反应气氛中氩气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92.
循环法制备高纯碳酸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电子陶瓷工业用高纯碳酸钙。方法以工业碳酸钙为原料,采用改进的氢氧化物沉淀法,经过煅烧、浸出、沉淀、碳化等步骤制备高纯碳酸钙,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电位滴定法对杂质进行了分析,用粒度分析仪对产品粒度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得到一条循环法生产高纯碳酸钙的优化工艺路线,该工艺过程如下:原料经煅烧后与氯化铵反应,加入沉淀剂过滤,除去杂质;将前工序煅烧时产生的CO2气体通入过滤后的滤液中,进行碳化反应;生成物经过滤干燥后即得到高纯碳酸钙;滤液循环使用。结论浸出温度,浸出时间,pH,pH调节试剂,碳化温度,洗涤水温等对产品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3.
以碳酸铯作催化剂,碳酸钾作碱,以乙腈作溶剂,在回流的条件下酚与卤代烃反应高产率得到烷基芳醚.  相似文献   
194.
为研究环流反应器对干空气的增湿效果,分别测量了不同液位和气速条件下环流反应器的进出口气体湿度值,比较了进出口气体湿度变化和增湿效果.并在低液位条件下建立了水分传递的传质模型,推导出传质系数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在空气和自来水体系的环流反应器实验中,气体增湿效果显著,证明了采用干空气增湿方法浓缩母液的工艺可能性.但由于实验中采用的环流反应器内径小、气速低,单位时间内干空气带走的水分有限,为提高母液浓缩效率可采用降低反应器高度、增大反应器横向尺寸和气速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5.
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NaCl-H2O)的合成及捕获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碳酸盐岩原生、次生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在压力为100MPa、温度为400—300℃和350℃条件下,利用高温高压釜合成了碳酸盐岩原生、次生流体包裹体(NaCl-H2O),模拟了包裹体的形成过程,并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及显微测温技术对合成包裹体的成分、均一温度、盐度等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原生、次生包裹体气相与空气成分相符,其均一温度分别为372.8℃和321.02℃,盐度分别为23.22%和19.54%.与实验前设定的条件相符,从而验证了合成包裹体的准确性,并为进一步分析包裹体相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6.
采用低温固相挤出工艺制备了R-PET/LLDPE合金,并对LLDPE-g-MA用量对合金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讨论。结果表明添加10%的LLDPE-g-MA就可以明显改善回收PET的断裂伸长率,继续增加LLDPE的用量,合金的断裂伸长率并没有进一步提高,但PET的结晶度随着LLDPE-g-MA用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SEM图表明,LLDPE-g-MA在PET基体中分散得很均匀。  相似文献   
197.
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CaS∶Mn2+橙红色荧光化合物,用XRD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系统考察了各种不同浓度下的Mn2+离子激活剂对发光性能影响.初步认为,微波辐射能使Mn2+离子在CaS基质晶格中均匀扩散,并能提高激发剂的掺入量,阻止Mn2+离子的簇集,延缓Mn2+离子对的形成.合成方法可得到晶相纯、粒度细小均匀、稳定性高、防潮性好和发光效率高的CaS∶Mn2+荧光体.  相似文献   
198.
针对新疆部分高含盐原油 ,利用静态电脱盐试验仪对脱除原油中非水溶性有机钙盐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选用EDTA ,SD0 1,SD0 2 ,SD0 3这 4种非含磷多元羧酸作为有机脱钙剂。考察结果表明 ,原油的 pH值对脱钙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当原油的 pH值为 6 .0~ 7.0时 ,脱钙效果最佳。采用适宜的脱钙剂 ,当剂钙比大于 3及原油pH值为6 .0~ 7.0时 ,可使脱钙率达 80 %以上 ,脱钙后原油的钙含量低于 5 μg/ g。 4种脱钙剂对镁、铁有不同程度的脱除效果 ,而对镍、钒的脱除无效  相似文献   
199.
辽河西部凹陷曙 10 3块潜山由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泥粉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 ,其主要的储集空间包括溶蚀孔洞、构造裂缝及微孔微缝等。该区溶蚀孔洞非常发育 ,根据其规模可分为大、中、小型溶洞及溶孔 ,其中大、中型溶洞常因坍塌和充填而失去储集能力 ,而小型溶洞和溶孔等则成为该潜山的主要储集空间。高角度构造缝对该储层储集空间的贡献最大 ,其优势发育方位为北东—南西向 ,与区域构造线方位一致。压力测试结果表明 ,该区储层中显微级的微孔和微裂缝经过一段时间的开采后 ,替代宏观溶孔和裂缝而成为主要的供油空间 ,这表明它也是很重要的储集空间。对各井开采现状及采油层段的对比研究表明 ,曙 10 3块潜山储层的发育受古地貌位置、构造位置及沉积旋回的控制 ,好的储层段主要分布在潜山顶面及地貌高点  相似文献   
200.
降膜结晶分离过程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降膜结晶过程的相变耦合传热传质过程 ,在混合物理论和实验观察所得的结晶形态及形貌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降膜结晶过程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数值模拟模型。该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认为在降膜结晶过程中在熔体液相区和固相区之间存在一薄厚不匀且不断变化的二相区。以二元透明有机熔体 (萘硫茚 )为例 ,针对实验单管降膜结晶器的实际降膜结晶过程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所得结果在未引入任何经验常数下 ,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