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30篇
自然研究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91.
以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汽冷式旋风分离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对象的动态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高级连续系统仿真语言(ACSL)建立了对象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及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能为旋风分离器的运行及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2.
PSC型旋风管内气相流动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PSC型旋风管内气相流动的三维流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对流场的模拟计算与五孔球探针的测量结果基本相符,二者均证实PSC型旋风管内带有开缝结构的导流锥和排尘锥能够实现有效的气固两相流动控制,改善流动分布状态,有利于分离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3.
以热带雨林蒲桃属(Syzygium)不同演替阶段的3个树种思茅蒲桃(早期)、乌墨(中期)和阔叶蒲桃(后期)作为材料,通过测定在自然光和两种遮荫条件下(14%和42%自然光)的光合能力(Pmax)和色素含量,以及两种遮荫条件下3个树种移至全自然光下处理1d,研究它们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全光下思茅蒲桃和乌墨幼苗的P一比遮荫条件下的显著提高,阔叶蒲桃幼苗的光合能力却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其它2个树种。全光下3个树种的Car含量和Car/Chl均高于生长在遮荫条件下同种植物,不同光强下阔叶蒲桃的Car/Chl高于乌墨和思茅蒲桃。一天中,全光下3个树种的凡一直上升,Fv/Fm下降,但在傍晚能够恢复到清晨的值,表明全光下3个树种通过PSI反应中心的可逆失活有效地防御了光破坏.而遮荫的3个树种转入全光后,Fo一直上升,Fv/Fm下降程度较大,在傍晚仍不能恢复,表明发生了光合机构的光破坏.虽然阔叶蒲桃的Car/Chl高于乌墨和思茅蒲桃,由遮荫转入强光后NPQ也上升较快,但其光合能力较低,一天中热耗散能力的增强仍不能有效消耗过剩的光能,导致对强光敏感,光抑制程度较乌墨和思茅蒲桃重,这与其耐荫性和演替状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4.
借助MATLAB软件,采用标准κ-ε模型,基于同位网格的SIMPLEC方法,对切向入口旋风分离器内的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直接调用其内置函数,对旋风分离器进行网格划分,生成插值计算、三对角追赶法以及交替方向迭代法(ADI)等求解过程的函数文件以供调用,采用while循环语句组成内迭代和外迭代运算。直接调用MATLAB绘图指令,能方便地生成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的速度分布图和u-v速度矢量图。  相似文献   
195.
为了解热带印度洋的水声场,利用2004-2013年10a的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go)资料,根据声速计算经验公式,对水声的水平分布、铅直断面分布、声跃层的分布、季节变化和铅直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对强跃层区进行逐月研究。结果表明,50m深度层声速场呈北高南低的纬向带状分布形式,而200m深度层声速场由北向南呈现高—低—高—低分布;在85°E断面上,声速等值线在赤道以南存在较大的槽、脊,而在赤道以北较为平直;声跃层的深度冬季总体分布为南浅北深,夏季在10°N西印度洋和10°S东印度洋各有一部分明显的较深区域;跃层厚度普遍冬季大于夏季,东部大于西部,跃层强度的分布在冬季存在1个高值区,在夏季存在2个高值区;跃层的断面分布上,其结构、强度和位置都随季节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6.
为了提高热带气旋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选取1851-1870年北大西洋热带气旋样本,按照热带气旋在不同海域的路径差异分成5个区域,利用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气候持续法,建立预报未来气旋中心位置的模型,对1871-2010年每个区域的气旋进行路径预报。根据预报结果与实际数据的误差分析每个区域的预报难度,利用小波分析法找出预报难度变化的周期性规律。结果表明,北大西洋海域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难度呈现从南向北以及从东向西递增规律,靠近大陆区域的部分热带气旋路径发生转折,这些区域的预报难度有所增大。中高纬度区域是气旋路径有旺盛期向衰亡期转折的区域,影响气旋路径的因素较多,该区域气旋路径预报的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197.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has been analyzed based on the long-term climatic observational data. Case study showed that strong interannual signals formed at the surface can penetrate the depth of seasonal thermocline, where the anomalies last a couple of years. Artificial time series based on damping with exponential decay of selected strong events agree well with the detecte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 possible dynamic explanation for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was proposed that irregular interannual signals can lead to a slowly evolving climatic background with the interdecadal time scale through damping of the memory about anomalies in the seasonal thermocline.  相似文献   
198.
基于响应曲面法旋风分离器的自然旋风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商业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6.1对不同结构尺寸以及运行条件下旋风分离器内部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响应曲面法并利用统计软件M initab V14得到了旋风分离器自然旋风长新的预测模型.对预测模型分析后表明,除了入口面积和排气芯管直径影响自然旋风长外,入口风速、旋风器高度以及排气芯管的插入深度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自然旋风长.由于自然旋风长预测模型考虑了更多的影响因素,和以前的模型比较能更好地反映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尺寸及运行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9.
利用传统电导法测量气液两相流持液率时,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往往要受到流型和矿化度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在强制环状流状态下,利用往复式动态电导探针测量持液率的方法。测量装置由旋流器、电导探针、探针自动往复移动装置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等组成。该测量方法一方面将流型调整为强制环状流,使测量结果不受复杂多变的气液流型的影响;另一方面,仅仅根据电路的通断来确定液膜厚度,而不依赖具体的电导率大小,因此可以克服矿 化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标定了动态电导传感器对液膜进行测量的位置位于旋流器下游约6D处;通过室内实验验证了装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气相表观流速5~20m·s-1,液相表观流速0.079~0.48m·s-1的实验参数范围内,持液率最大偏差为10.45%。  相似文献   
200.
利用1951~2002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将52年分成ID1(1951~1979年)和ID2(1980~2002年)两个年代际时段,研究西北太平洋7~9月登陆中国热带气旋路径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登陆中国热带气旋存在明显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从ID1到ID2,热带气旋路径频数在东海和菲律宾海明显下降,而在南海略微有所上升.东海和南海热带气旋路径频数的时间序列进一步揭示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热带气旋路径频数位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