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16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H-NMR法测定了丙烯酸正丁酯(NBA,M1)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M2)的共聚物组成,用Mayo-Lewis模型的误差变量法(EVM)计算出不同温度下该体系本体聚合的竞聚率。并根据Arrhenius方程计算了该体系均聚、共聚反应频率因子之比Aii/Aij和活化能之差Eii-Eij。  相似文献   
72.
TiSiW12O40/TiO2催化合成氯乙酸正丁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以固载杂多酸盐TiSiW12O40/TiO2为多相催化剂,通过氯乙酸和正丁酸反应合成了氯乙酸正丁酯,并探讨了诸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TiSiW12O40/TiO2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4: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2.0%,反应时间0.5h,反应温度130-139℃,产率可达66.51%。  相似文献   
73.
以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n(醇):n(酸)=3.6:1.0,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质量的0.40%,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130-140℃,酯化率达到94.51%,纯度大于99.1%。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金的富集分离方法,其方法是:通过条件实验,采用醋酸丁酯富集金,分离了干扰元素,并用碘量法定量测定金,解决了含量为ω(Au)≥1×10-6的金矿石的快速定量测试问题.通过实验,选择了最佳工作条件:50%的溴化钾用量为1mL,萃取时的相比为1∶4,酸度为20%;保护剂为20%的氯化钠,其用量为1mL.此外,并对标准物质和样品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流程短,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在无原子吸收仪器的小型实验室,运用该法可快速、定量测定金的含量.  相似文献   
75.
以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共聚单体组成敏感点附近估重复实验,进行了60℃,80℃,100℃,120℃,140℃下的共聚合,用^1H_NMR方法测定共聚物的组成,用Mayo-Lewis微分组成方程的误差变量法计算竞聚率,同时给出竞取率的95%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介绍了固体超强酸Al2O3/SO42-制备方法及其在合成乙酸丁酯中的催化作用.在Al2O3/SO42-催化下乙酸丁酯产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77.
漆酚金属盐聚合物催化合成丙烯酸正丁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漆酚-FeCl3-SnCl4聚合物(UR-Fe-Sn)催化剂催化丙烯酸与正丁醇直接酯化合成丙烯酸正丁酯(BA)。研究了合成BA的最佳反应条件:醇与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3:1,反应温度113-125℃,反应2h,酯化率达90%以上。考虑了UR-Fe-Sn的重复使用性,重复使用5次后,酯化率仍在77%以上,且该催化剂活性可再生恢复到最佳干活性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78.
针对传统实验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采用反应物乙酸过量的方法来提高反应收率,利用薄层色谱显色来监控反应过程。改进后的实验终点显示清楚,反应产率大幅度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9.
通过红外光谱图的实验数据分析以及Image-proplus 4.5对分割后蜡晶图像参数数据的对比认识到,合理开发降粘剂是开采扩大石油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国内外所关注的问题;降低原油的粘滞性对产品的系列化、产业化将会取得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斑铜矿的浮选行为,并通过吸附量测试、红外光谱、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计算研究丁基钠黄药(简称NaBX)在斑铜矿表面的吸附机理.斑铜矿在pH为5~9时可浮性较好,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属Freundlich模型的多分子层吸附;当 pH 为12时可浮性差,属于Lamgmuir模型的单分层吸附.NaBX在矿物表面吸附符合二阶动力学方程,是自发进行的化学吸附过程,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出pH 为9时的吸附反应比pH为12时更容易发生.红外光谱测试表明,当pH为5~9时NaBX在斑铜矿表面的吸附产物为Cu(BX)2,Fe(BX)3和(BX)2,而当pH为12时的吸附产物为Cu(BX)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