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古史分期的讨论存在一个前提 ,即认为“五种生产方式”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当然符合这一规律。问题在于证明这一规律或发现这一规律具体的时间表。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看 ,“五种生产方式”理论只是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历史的视角或尺度 ,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应从实际研究中得出结论。比较研究的视角是一个敞开的视角。  相似文献   
72.
唐肃宗、代宗、德宗三朝时期,吐蕃为边疆的首患。谋略家李泌在动荡的局势下提出了使吐蕃“自困”为目的的“困蕃之策”,对唐朝西北、北部、西南和东南进行了分层级的把握,迅速扭转了唐蕃战争中唐朝被动挨打的局面,延缓了中唐的统治,为宪宗时期的元和中兴奠定了基础。然而“困蕃之策”对西北的把握不足,经济策略陷入困顿,对南诏的掠夺倾向认识不够,策略的成功施行有赖于吐蕃势力衰落的影响。属于救急的“时政”。  相似文献   
73.
六朝与隋唐五代时期的石刻楷书中存在着大量异体字,它们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采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分别从异体字数量、异体字形、字位主形三个方面对"六朝石刻楷书语料库"与"隋唐五代石刻楷书语料库"中所贮存的异体字展开比较调查。调查表明:从数量上看,与六朝相比,隋唐五代石刻楷书的形体渐趋规范定型;楷化过程中,组成汉字的构件与笔画数量、汉字出现的频率、历史的传承与积淀是影响异体数量的共同因素。从字形上看,两段时期的异体字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传承性,同时,隋唐五代石刻楷书中也出现了一部分具有时代特征的变异形体,其代表即"武周新字"。从字位主形上看,简易、区别、表义性、系统性原则是汉字楷化过程中楷书异体的选择标准及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74.
钧窑是宋元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制瓷传统,同时也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疑问较多、争议较大的一个窑口。为此作者主持进行了2001年对禹州神垕镇钧窑遗址的考古发掘。经过严格认真的考古发掘工作和初步的整理,使我们对钧窑的烧造时间、发展阶段和工艺技术等诸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收获颇丰。通过发掘大体可以确认在禹州市神垕镇西南部的古窑场中,钧釉瓷器的生产大体始于北宋末期(12世纪前半叶);经过对刘家门窑址发掘资料的初步整理,可将钧窑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即北宋晚期到金代前期,金代后期到元代初年,元代时期;发掘中清理出一批遗迹;在下白峪窑址发现了中晚唐时期的遗存,清理了一座窑炉,出土了大量瓷片和窑具。  相似文献   
75.
M/M/·排队系统的忙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关于排队系统已有很多文章 ,但是 ,讨论忙期的文章却很少。 1977年文献 [3]讨论了排队系统GI M nk阶繁忙期的分布 ;1993年文献 [4 ]考虑排队系统M M ·的忙期 ,给出了k阶繁忙期的均值和忙期的数学期望。 1993年文献 [5 ]给出了排队系统M M n和Geo Geo n的k阶繁忙期的分布和前两阶矩。这里给出排队系统M M·的忙期的LST和前两阶矩  相似文献   
76.
通过一个机械手搬物控制的例子,说明了OMRON C系列P型机中的移位寄存器指令在有关梯形图扫描执行过程中牵涉到的一些时序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显著特点.本文论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CAPP的发展过程,探讨了CAPP发展的阶段性,论述了现有CAPP系统存在的问题.最后,指明了CAPP技术应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8.
排队系统M/M/·的平均忙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排队系统M/M/·的忙期并给出了它的表达式 E(B)=1/λ0(1/π0-1)  相似文献   
79.
枯水期嘉陵江小三峡附生藻类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枯水期嘉陵江小三峡有4个附生藻类群落,即刚毛藻群落、颤藻-鞘丝藻群落、直链藻-等片藻群落和鱼子菜-红毛藻群落。根据Fjerdingstad提出的以生物群落指示环境污染,结合Kolkwitz的污水生物系统,以及枯水期小三峡浮游藻类优势种和其它理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枯水期小三峡水质污染程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为: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除毛背沱和水土沱为α-中污带水质外,其余各点均为β-中污带水质。  相似文献   
80.
本文就不同物候期的羊草和大针茅植株残体和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分解酶活性的一些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是:植株残体分解初期,蛋白酶和转化酶活性强度表现为返青期>结实期>果后营养期;羊草植株残体的蛋白酶、转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高于大针茅;从设置条件来看,各酶活性强度均为埋置>地表。但随植株残体的进一步被分解,上述结果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纤维素酶活性除分解头一年(1988年)返青期略高于结实期外,此后各年均为果后营养期>结实期>返青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分解酶活性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年度间的优势交替现象,即酶活性在一年中,夏季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在各年度间,转化酶最先出现优势峰朗,蛋白酶随后出现,纤维素酶的峰期继之其后,可见牧草各物候期植株残体和调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分解酶活性强度与牧草植株体和凋落物所能提供的酶促底物量,植株及其凋落物被分解的难易程度和所处环境条件紧密关联,同时亦反映其分解过程中各自的酶促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