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4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823篇
系统科学   684篇
丛书文集   327篇
教育与普及   16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116篇
综合类   13061篇
自然研究   8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626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779篇
  2011年   828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688篇
  2007年   925篇
  2006年   771篇
  2005年   813篇
  2004年   632篇
  2003年   601篇
  2002年   534篇
  2001年   466篇
  2000年   366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切削刀具倒棱刃口挤压力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观察.揭出了刀具刃口带负倒棱时的切削模型。在此模型中,刀具刃口 存在一个“金属死区”。以新模型为基础.采用能量法,对高温、高应变率下刀具刃 口的挤压力进行了理论计算。所做工作的特点是:1)在材料变形分析中计入了挤压 层金属绕过刀具刃口时的过剩变形;2)进行有关材料变形与物理特性的计算时,考 虑了温度与应变率的影响。利用新研制的压电式切削测力仪进行验证试验,其结果表 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数据较好一致。  相似文献   
92.
93.
本文同时运用能耗率极值原理和重力理论研究了固液两相流在粗质颗粒时固相浓度的垂线分布,通过探讨能耗率极值原理对“非单向性”作用问题,进一步揭示了两相流运动的机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吻合。其研究方法、原理、步骤也极易推广到其它各种粒径的固相。  相似文献   
94.
通过使用“可磨式”人工热电偶进行的不同条件下的磨削温度测量试验研究了钢坯磨削工件表层温度,结果表明钢坯被磨削表层温度分布与热强呈三角形分布时的理论分析结果相同,表层峰值温度随磨削压力及磨削功率增大而提高,且随工件进给速度提高而略有降低,峰值温度还随磨削角度减小而提高,90°磨削的峰值温度比0°磨削要低250℃左右,砂轮种类也对峰值温度有重要影响,使用锆刚玉砂轮时磨削温度低于棕刚玉砂轮,试验结果表明高效钢坯磨削的磨削区温度远比普通磨削为高,可达1200℃左右,还从不同方面探讨了磨削高温对钢坯磨削的影响,认为尽管磨削高温有若干不利影响,但对高效钢坯磨削却是重要条件,上述讨论,从一个方面揭示了钢坯磨削机理,并验证了关于钢坯磨削温度的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5.
Summary Titres of juvenile hormone (JH)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both hemolymph and whole body extracts of femaleDiploptera punctata during the first gonotrophic cycle using a method employ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fo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JH III is the sole JH found in both adult and last instarD. punctata. Maximum values of 1500 ng/ml (6M) were observed at the middle of the gonotrophic cycle, when basal oocyte growth rate was greatest. Changes in rates of JH release in vitro by corpora allata paralleled closely the changes in JH titre, suggesting that biosynthesis is a major regulator of titre. JH levels per animal were calculated from observed JH titres, and at certain time points in the gonotrophic cycle JH levels obtained from analysis of whole bodie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predicted from hemolymph titr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a nonhemolymph JH pool inD. punctata. Decay in JH titre after allatectomy of 5 day females has also been studied. Following a rapid initial decline, the rate of decay slowed appreciably 4 h post-operation. Thus, use of a first-order rate constant to estimate half-life of JH significantly underestimated the longevity of the hormone. The apparent persistence of JH following allatectomy may be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a nonhemolymph JH pool.  相似文献   
96.
为了研究软土地基上桩?土相互作用对高层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机理,设计了1:6比例的高层结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软土地基上框架结构的模型振动台试验。试验采用层状剪切盒模拟土体的边界,锯末和砂土的混合物作为地基土、以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拟上部结构,基础采用3×3群桩基础。通过对比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框架模型和刚性地基框架模型的结构动力特性,总结出本试验中SSI效应对高层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影响规律:土体对地震动存在显著的过滤作用,放大土体基频附近的振动,且放大幅度随地震动的加强而减小;小震时土体对加速度峰值起放大作用,而在大震时起减小峰值的作用;考虑SSI效应后,结构的频率降低,阻尼比提高,结构的损伤出现得更晚,发展也更慢。在土体频率处,SSI体系的振型受土体影响显著;在远离土体频率处,SSI体系振型与刚性地基一致。  相似文献   
97.
本文采用基于紧束缚密度泛函理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高温下碳基烧蚀材料三种模型(无缺陷、原子缺陷以及孔洞缺陷)的氧化反应机制.研究发现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主要是CO和CO2.CO的产生过程主要源于环氧基团中C-C键的裂解,而CO2的形成则较为复杂,主要源于小分子团簇(C2O2、C3O1、C4O1)的裂解.C-C键裂解是石墨氧化反应的主要途径,C-O键形成是CO和CO2生成速率的控制因素.此外,体系的温度、缺陷以及孔洞对石墨的氧化反应机制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氧化反应速率,计算得到三种模型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7.56、2.4和1.6kcal/mol.缺陷越明显活化能越低,则氧化反应速率较高,无缺陷的模型由于活化能最高,其氧化反应速率最低.  相似文献   
98.
针对以往模型在对点击通过率(click-through rate,CTR)进行建模预测时,存在着特征重要性学习不足、特征交互低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增强型注意力网络预估模型,用于动态学习特征重要性和特征交互信息,模型主要由注意力层、双线性交互层和全连接神经网络层构成。注意力层的多尺度多头自注意力机制通过设置不同尺寸子空间增强特征重要性学习能力,在得到特征重要性后,进一步采用张量积双线性交互学习特征交互信息。通过对注意力的子空间尺寸大小、张量积交互形式、神经网络层数和节点个数等进行定量分析,确定模型的最佳参数。实验证明,该模型相比已有模型拥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9.
采用风洞试验方法研究高层建筑外附雨篷的风压特征,分析风压系数、风压相关性、非高斯性和整体升力系数随风向角的变化,给出围护结构的设计风压,最后研究倾角和出挑长度对整体力系数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层建筑外附雨篷上表面风压系数在正迎风时最大值接近1.4,系气流受到后方高层建筑的阻挡下翻导致;上、下表面的最大整体压力系数出现正迎风情况,最大值分别为1.24和0.76;上、下表面的最大整体升力系数出现侧风面,最大值分别为1.13和1.01;上下叠加后测点风压的非高斯性比单表面增强;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升力系数在0°~70°风向呈现高斯分布,在80°~180°风向呈现较强的非高斯分布;高层建筑外附雨篷上表面的极值正压大于下表面;雨篷整体升力系数按照倾角-10°、0°、10°依次递增.  相似文献   
100.
电力系统的瞬态恢复电压对真空开关的介质强度恢复影响极大,根据是否考虑这一影响可把真空开关的介质恢复过程分为实际恢复过程和固有恢复过程。本文在相同的实验模型和电路参数下对这两种恢复过程作了比较性的实验研究。提出了“鞘层”与“金属蒸气”相结合的理论模型,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