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3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22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铜钼浮选分离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硫化钠抑制剂消耗量过大、生产成本过高的现象,使用硫离子选择电极动态监测不同条件下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电位,来初步研究硫化钠大量消耗的机理.结果表明:铜钼浮选分离过程中,空气的鼓入和矿浆的未加温处理会增加硫化钠的氧化消耗,是硫化钠消耗量大的原因之一.浮选矿浆中的矿物(如辉钼矿、黄铜矿和黄铁矿)有着催化硫化钠氧化分解的作用,加上矿物本身对硫化钠的吸附作用,是造成铜钼浮选分离过程中硫化钠大量消耗的又一原因.此外,矿浆中溶出的少量金属阳离子(如Cu2+和Fe3+)对硫化钠的氧化分解也有一定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硫化钠的消耗.  相似文献   
92.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种MnO_x-Fe_2O_3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低温氧化甲醛的特点,HCHO完全转化温度为80℃.研究了温度、空速、氧含量、入口HCHO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500h寿命试验发现催化剂活性下降.FTIR表征结果表明碳酸盐化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分别选用水热,浸渍,柠檬酸络合燃烧,共沉淀方法合成了多种前驱体,再经过600 ℃煅烧处理4h,成功合成出纳米复合材料70% CeO2·30% NiO,对这些复合材料进行系统的XRD、BET、H2-TPR、O2-TPD表征和CO催化氧化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94.
利用模拟烟气,在自行设计的小型鼓泡反应器内,对几种脱砷吸收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H_2O_2、NaClO、NaClO_2、Ca(ClO)_2以及复合吸收剂A(M/H2O_2)、F(N/NaClO_2)等脱砷剂脱砷效果明显.其中,复合吸收剂A、F脱除效率基本都能达到100%.复合吸收剂A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阳极氧化铝模板法是合成纳米阵列材料的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有关氧化铝纳米孔的形成机理却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利用26篇文献综述了氧化铝膜的理想结构和电场辅助的溶解模型、体积膨胀的应力模型、稳态孔的生长模型、临界电流的密度模型和梅花结构模型等5种不同的氧化铝纳米孔形成机理,最后对氧化铝模板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高钛球团的焙烧特征和固结行为.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球团焙烧难度增大,当TiO2质量分数由10%增加至21%时,高钛球团所需预热时间由12 min延长至26 min以上,焙烧球强度由每个2486 N降低至每个1728 N.高钛球团由于FeTiO3含量高,导致氧化速度慢、预热球氧化程度低,不利于焙烧固结时钛赤铁矿固溶体晶粒的长大,使得球团固结强度差.通过添加NaOH结合润磨工艺增大颗粒表面能和反应活性,促进了固相扩散,并生成少量低熔点化合物,有利于再结晶过程的扩散迁移,使Ti富集在Fe2 TiO5中并促进钛赤铁矿晶粒长大,强化了高钛球团焙烧固结,可使预热时间缩短至16 min,球团强度提高至每个2141 N.  相似文献   
97.
Pd typically exhibits relatively low catalytic activity in CO oxidation, as CO is apt to be adsorbed on Pd to poison the surface for O2 activation. In this Letter, we report that this limitation can be overcome by integrating Pd with TiO2. The TiO2 was coated on Pd nanocubes with a controllable thickness using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method. Given the different work functions of TiO2 and Pd, the electrons in TiO2 semiconductor will flow toward Pd. With the electron density increased on Pd, the adsorption of CO to Pd will be weakened while the oxygen activation can be facilitated. Meanwhile, the interface-confined sites at Pd-TiO2 may further enhance the oxygen activation. As the species adsorption and activation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electron density, the performance of Pd-TiO2 in CO oxidation turns out to depend on the TiO2 thickness, which determines the number of transferred electron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1.8 nm). This work provides a new strategy for enhancing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rough tailoring charge densities in hybrid catalysts.  相似文献   
98.
电催化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复极性固定床电解槽为反应器,利用CuO-CeO2/γ-Al2O3多相催化剂取代传统反应器的绝缘填料,构建电催化氧化体系。采用XRD、SEM对CuO-CeO2/γ-Al2O3进行表征,考察了槽电压、pH、气体流量和极间距等因素对垃圾渗滤液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对渗滤液具有较好的催化降解效果。当槽电压为15.0V、pH为中性、气体流量为0.08m3/h、极间距为3.0cm时,垃圾渗滤液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7%和100%。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过程中,体系运行稳定,经过20次反复实验,降解效果仍能维持在70%以上。在电催化氧化体系的作用下,垃圾渗滤液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被直接矿化或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而NH+4-N则主要被氧化为氮气和水。  相似文献   
99.
为了对水泥窑应用SNCR控制技术时CaO催化NH3氧化问题进行研究,该文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温度(650~950℃)、NH3体积分数(100×10-6~1500×10-6)和O2体积分数(0~4%)对于CaO催化NH3氧化作用的影响。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量NH3和NO组分的体积分数。实验结果表明:CaO催化NH3氧化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NO的选择性随NH3体积分数增加而下降,随温度和O2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加。基于NH3转化率和产物NO选择性随NH3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提出CaO催化NH3氧化的首要途径是NH3和O2的吸附,吸附态NH3会与O2反应生成NO,而非前人提出的NH3与CaO反应生成CaN。采用该机理可以较好地解释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100.
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物系进行了苯乙烯氧化反应制得苯甲酸的研究.考察了物系种类、H2O2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加入方式等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酸-H2O2物系中,苯乙烯被氧化生成苯甲酸.在此物系中,随甲酸用量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升高,苯乙烯的转化率升高,苯甲酸的选择性先增加后减小;加料顺序和酸的种类也影响苯乙烯氧化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氧化苯乙烯制苯甲酸反应的优化条件为:甲酸-H2O2物系,采用先加入苯乙烯和甲酸再滴加H2O2的加料方式,过氧化氢38.4 mmol,苯乙烯6.4 mmol,甲酸38.4 mmo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在此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为100%,苯甲酸的选择性达到9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