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论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刑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概念和危害的进行分析,可证明侵犯知识产权罪是一种严重侵害他人私权和危害国家经济增长和人类进步的行为。我国刑法却将侵犯知识产权罪定位于轻微危害社会犯罪的范畴,对该罪的法定刑过轻。罪刑相当原则、适用刑罚的效益原则和TRIPS的要求决定了应将侵犯知识产权罪定位于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并加重对该罪的刑罚。  相似文献   
362.
363.
针对如何解决中文司法事件检测中触发词与上下文关系不足以判定事件实例、案件触发词表述相似以及同一个案件中多个触发词识别和分类模糊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头指针的司法事件检测方法。首先,该方法将上下文信息和罪名特征融合作为输入,使用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网络捕获数据依赖关系,深入提取特征;然后,使用多头指针网络对字符间的依赖关系进行建模,有效捕捉句子中的触发词;最后,利用指针标注技术抽取触发词,实现司法事件的有效检测。在公开司法数据集LEVEN上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其中微平均和宏平均的F1指标达到了87.53%和78.05%,优于现有模型。该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事件触发词的识别精度,而且也增强了对复杂司法文本中事件上下文关系的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364.
通过吸收国内共同犯罪理论中的观点,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对"原因力说"进行了进一步修正,认为:"通说"主张的"部分行为承担全部责任"不仅无法实现区别对待的量刑原则,更违背了法律的公平价值;在共同犯罪中止"有效性"的认定上,原则上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基本立场,并区别对待不同的犯罪类型和各个犯罪人在共同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例外情况下,对主观方面的认定要求不宜过严。  相似文献   
365.
刑法的谦抑精神不仅是刑事立法的基本精神,更是刑事司法的指导理念。量刑规范化是公正司法和法律正义的重要保障。量刑的规范化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法律信仰。在量刑的过程中贯彻刑法谦抑精神,通过非刑罚化和轻刑化措施,有利于实现量刑公正。量刑谦抑与量刑规范化改革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量刑谦抑不是凭感情判案,不能一味追求重罪轻判,而是在刑法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减轻犯罪分子的责任,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以利于量刑规范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366.
我国现行反“洗钱”刑事立法有需要继续完善之处:洗钱罪的立法相对滞后,影响了对洗钱犯罪的打击;“洗钱”范围限定的过于狭窄,不利于对洗钱犯罪的惩处;与洗钱罪相关的法律规定不配套,惩治洗钱犯罪的效果不明显。本文建议对洗钱罪立法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对洗钱罪进行修改,使其具有超前性;二是合理界定洗钱罪的行为方式,严密刑事法网;三是完善配套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67.
首先,基于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方法,对福州市2014年案事件数据进行日尺度与小时尺度的时空重排扫描统计,得到不同尺度下的犯罪时空集聚区.然后,结合数据可视化技术,对分析结果进行多尺度、多视角的交互式可视化设计.结果表明: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日期尺度,按月或按月日期段、周日期段查看犯罪热点空间分布;也可以通过选择小时尺度,按时段查看周日期或节假日犯罪热点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68.
网络空间财产犯罪的占有转移认定疑难问题凸显了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理论与新型网络财产犯罪之间的适用冲突。认为网络空间财产犯罪中存在网络平台“错误认识”的观点不符合诈骗罪本身的逻辑构造,提供代码验证服务的网络平台不参与用户之间的占有转移。网络空间财产犯罪的占有转移实质上是财产性利益的占有转移,应当以“与原占有人人身相分离”的可转移性和“对于被害人具有财产法益”的财产性为标准划定占有转移成立的边界,且不得以数额不明确为由缩小其成立范围。在具体认定过程中,要采取“账户权限或记录的不可逆转变”的认定标准,区分网络空间财产犯罪的占有转移与占有的迟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