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2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332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07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4962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针对镁合金材料,提出一种新型活性焊接方法FZ-TIG焊接方法.焊接前在待焊焊道表面中心区域涂敷低熔点、低沸点、低电阻率的活性剂,在2侧区域涂敷高电阻率的活性剂,然后进行正常TIG焊接,这样可以保证焊接熔深显著增加和焊接表面成形良好.结果表明,在相同参数下,与传统TIG焊相比,FZ-TIG焊接焊缝熔深达到常规TIG焊熔深的2.5倍.通过改变弧长分析活性剂对电弧极性区电压降和弧柱区电位梯度的影响,与TIG焊相比,FZ-TIG焊使得极性区电压降升高,而弧柱区电位梯度降低.  相似文献   
902.
在Cr、Mo成分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Cu的质量分数(1%~5%),研究新型Ni-Cr-Mo-Cu高镍耐蚀合金在氧化性介质、还原性介质、氧化-还原性介质和质量分数6%的FeCl3中的耐蚀性能及其在H2SO4、HCl和FeCl3中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w(Cu)=1%~5%的Ni-Cr-Mo-Cu合金具有优良的耐介质腐蚀、电化学腐蚀性能,在质量分数80%的H2SO4中钝化明显,在质量分数30%的HCl中自腐蚀电流低,在质量分数6%的FeCl3中有钝化区且未发生点蚀.4种实验材料中w(Cu)=3%的合金综合耐蚀性能最好,在质量分数80%的 H2SO4中有更宽的钝化平台和更低的维钝电流.  相似文献   
903.
难处理铜钴合金的氧化酸浸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硫酸和盐酸的混合酸在有氧化剂存在的常压条件下对磨细后的铜钴合金进行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酸度为5.0~6.5 mol/L,硫酸与盐酸摩尔比较低,酸过量系数φH为1.2,氧化剂加入量ψn为理论量的1.2倍,反应温度为80 ℃,反应时间为70 min,搅拌速度为200~300 r/min的条件下,铜钴浸出率均能达到97%以上,浸出过程中不会有硅胶产生,过滤性能良好,实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04.
采用二维弹塑性大变形热力耦合有限元法(FEM),对半连续铸造AZ31镁合金热轧开坯过程第一道次进行模拟,分析变形区内轧件的应力场、应变场的分布及整个热轧过程中的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轧件变形区内,等效应力沿轧制方向逐渐增大,在中性面附近达到最大值54.1 MPa,随后又逐渐减小;靠近轧件表层σ_x为压应力,靠近心部为拉应力,在变形区σ_y主要为压应力,由表面到中心σ_y逐渐减小;等效应变沿轧制方向逐渐增大,在轧件出口处达到最大值0.253;在整个轧制过程中,轧件内部节点的温度变化缓慢,而表面节点的温度变化剧烈,轧制完成后,表面温度从500℃降低到467℃,中部温度从500℃升高到503.1℃,心部温度从500℃升高到502.2℃.  相似文献   
905.
研究了脉冲频率、硫酸钴浓度对高频脉冲电镀Ni-Co复合镀层微观形貌与内应力的影响.高频脉冲电镀获得的沉积层表面比直流电镀致密、均匀、孔隙率低、内应力低.随脉冲频率的升高,Ni.C0镀层的内应力先减小后增加,并在80 kHz取得最小值.随硫酸钴浓度的增加,镀层的内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在30g/L取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906.
褪黑素对铝致痴呆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铝致痴呆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褪黑素改善铝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用腹腔注射三氯化铝的方法建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并用褪黑素进行实验性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大鼠经多次训练后,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呈缩短趋势,此现象表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随训练次数增加而有所增强.但是大鼠在染铝后40、45、50、55、60 d逃避潜伏期明显大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用褪黑素治疗组在染铝后40、45、50、55、60d逃避潜伏期明显小于模型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0、50、60 d的时间段中,褪黑素治疗组穿环系数明显大于痴呆模型组(P<0.01).结论:褪黑素对铝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07.
对采用轧制复合法制备的发泡预制坯的粉末冶金发泡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制得的泡沫铝夹心板的组织及物相,分析了发泡剂TiH2颗粒尺寸及团聚对发泡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轧制坯充分发泡后,泡壁主要有Al3.21Si0.47,Ti及Ti3O相,Ti和Ti3O颗粒同泡壁结合紧密;预制坯内大尺寸发泡剂TiH2颗粒的周围易形成微裂纹,发泡时裂纹的宽度可扩展至100μm以上,裂纹周围的泡孔发育不良;混料及轧制阶段形成的TiH2团聚导致局部发泡驱动力过大,发泡后芯层内易形成大尺寸泡孔.  相似文献   
908.
采用AZ31镁合金铸锭在实验室立式等径双辊铸轧机上进行铸轧试验;对铸轧带坯直接进行冷轧和冷轧后退火处理.研究了AZ31镁合金薄带立式双辊铸轧工艺及铸轧带坯进行冷轧、轧后退火过程的组织演变行为.采用合理的工艺参数,成功铸轧出镁合金薄带,同时由于双辊铸轧快速冷却和压力下凝固成形技术特点,改善了镁合金的凝固组织.对铸轧镁合金带坯直接进行冷轧,最大变形量可以达到40.7%.经过冷轧后的镁合金板材,在350℃下退火30~60 min,可以获得平均晶粒直径为9~10μm的等轴晶细晶组织.  相似文献   
909.
采用两步法在AA6061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钛锆-氨基三甲叉膦酸盐复合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钛锆-氨基三甲叉膦酸盐复合膜的形貌特征;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复合膜的化学结构;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复合膜的化学结合状态;用中性盐雾试验测定了复合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钛锆-氨基三甲叉膦酸盐复合膜是由钛锆钝化膜与氨基三甲叉膦酸盐膜相杂化构成的复合膜.钛锆-氨基三甲叉膦酸盐复合膜经72 h盐雾腐蚀后,腐蚀面积小于10%.  相似文献   
910.
针对在铸锭成型过程中无法对裂纹的发展趋势进行在线预报的问题,以铝合金电磁半连续铸造为研究对象,采用软测量技术,通过选取可以直接在线测量的辅助变量,建立了一种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裂纹软测量模型.该模型的输出为量化后的裂纹值,从而间接地在线测量了铸锭的裂纹量化值,并对裂纹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报.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裂纹预报值和实际值吻合得较好,预报值能很好地反映实际裂纹的倾向,从而使得裂纹的在线预报与在线控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