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3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地理学:计量运动的失败与分形研究的崛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论述地理学计量运动盛遥前因后果和地理菜研究发展的来龙去脉,说明吸从借助分形几何学、地理的计理化才能成功。文章指出,未来地理主流将是分形地理学。  相似文献   
162.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demonstratethat Special Relativity and the Early Quantum Theory were created within the same programme of statisticalmechanics, thermodynamics and maxwellianelectrodynamics reconciliation. I shall try to explainwhy classical mechanics and classicalelectrodynamics were ``refuted' almost simultaneouslyor, in more suitable terms for the present congress,why did the quantum revolution and the relativisticone both took pla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century. I shall argue that the quantum andrelativistic revolutions were simultaneous since theyhad a common origin -- the clash between thefundamental theories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century that constituted the ``body' of ClassicalPhysics. The revolution's most dramatic pointwas Einstein's 1905 photon paper that laid thefoundations of both Special Relativity and OldQuantum Theory. Hence the dialectic of the oldtheories is crucial for theory change. Modern physicsbegan with Einstein's reconciliation ofelectrodynamics, mechanics and thermodynamics in 1905and his unification of Special Relativity andNewtonian Theory of Gravity. Or, in a more generalsocial context: progressive scientific change can bedescribed not in Weberian terms of zweckrationalaction forcing out all the other forms of action onlybut in terms of Habermas's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encourag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mutual understandingbetween the various scientific communities also.Einstein's programme constituted a progressive stepwith respect to its rivals not because it couldexplain more ``facts' or was more ``mathematical'. Itwas better than its rivals because it constituted abasis of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netration betweenthree main paradigms of 19-th century physics. Ofcourse in the long run it resulted in empiricalsuccesses.  相似文献   
163.
17世纪哈维的生理学革命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循环思想、对心脏的认识和目的论思想,建立在盖仑的解剖和实验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概念系统和材料基础之上。近代的经验论、数学方法和机械论思想都为其提供了社会基础。哈维是西方传统医学向近代医学转变的枢纽式人物,其革命是累积的结果,对于科学思想形成应从社会历史中寻找原因,其中“错误”的思想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4.
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一开始是在城市知识分子中萌动、破土,后来转移到农村进行发动、发展而成为一场乡村革命,并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了政权。在这一渐次发展过程的初期阶段,乡村教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先锋、桥梁作用。这与中共党人初期成员的构成特点密切相关。较早获得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乡村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革命宣传和发动。使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进而为其开展乡村革命积聚了强大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65.
人道主义是前苏联科技哲学价值论思潮的核心,它的产生与俄国宗教有着很深的渊源,通过研究前苏联科技革命的人道主义意义、科技后果的人道主义反思,以及科技评价的人道主义原则,特别是通过分析前苏联人道主义与西方人本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揭示人道主义观念在前苏联科技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进一步阐明这一观念在当代依然具有的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6.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有目共睹,在国内独领风骚,此中缘由,乃是多重因素所致,诸如史学大师章开沅的引领;形成合理的研究梯队,团结协作,优势互补;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成为一枝奇葩又与地缘情绪密切相关。总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在国内能够取得丰硕成果,上述因素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67.
提升大学课堂质量是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大学课堂亟待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但课堂革命何以可能则是学术界与实践界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这场课堂革命突破口在于研究性教学,根本旨趣在于借助立体课堂重新定义大学课堂,从传统单维课堂走向新型立体课堂。研究性教学的实践策略在于运用分类思维重新形塑大学课堂,从笼统的教学模式走向多样化和可选择的教学模式,包括田野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验式教学以及启发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破除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恐惧以及学校层面的资源配置问题与制度性阻滞,从改革伦理的视角重思大学课堂革命并重新为大学课堂注入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8.
证明Lagrange中值定理的关键是构造一个满足Rolle定理条件的辅助函数,用代数和几何的知识构造出几个辅助函数,从而注明了构造辅助函数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9.
在时间的流光中,文学史的影子越拉越长,文学史观念在变,文学史叙述随之而变;从进化论到革命论到启蒙论再到现代性,文学史观一直在非此即彼、解构建构的二元思维中腾挪闪跃,文学史面孔如同川剧中的变脸,变化万端,抽取、扭曲、遮蔽现象在所难免。当下,经历过一段时期的疯狂生长之后,文学史写作步入到一个常态的缓慢生长期。摒弃过去的同一性知识结构,在多元的差异化言说中,文学史叙述不断开辟新的话语范式,与创作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0.
文化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领域。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控制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意识形态。在批判大众文化的同时,他们讴歌精英文化的乌托邦指向和批判功能。在当代社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一样,事实上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通过文化批判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的企图是注定不会成功的,真正具有变革社会功能的,只能是具体的物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