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0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585篇
系统科学   117篇
丛书文集   179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526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81.
在前期线弹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二维位势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误差指示来探测位势边界元分析的误差分布。这种误差估计是超奇位势导数边界积分方程的一种残余的度量。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误差指示成功地跟踪描述了真实误差,进而有效地引导了一个h型网格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2.
将传统有限元与比例边界有限元耦合起来用以分析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并通过子结构分析建立了一种纯时域波输入模型。为提高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力的计算效率,本文对无限地基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做了分解—截断处理,而计算精度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可由事先给定的参数加以控制。通过计算半球形河谷在简谐P波入射时的散射问题,本文模型的正确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83.
塔里木盆地塔中和满西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地震、钻井、测井、岩芯及分析化验资料,将塔里木盆地塔中和满西地区石炭系划分为3个地震地层层序与6个沉积层序,其中CⅠ与CⅡ层序为Ⅰ型层序,CⅢ~CⅥ层序为Ⅱ型层序.与标准的Ⅰ型层序比较,区内Ⅰ型层序低位体系域以河流沉积体系为特征,缺失盆底扇、斜坡进积复合体等深水沉积体系;Ⅱ型层序中陆架边缘体系域不发育,主要的沉积体系以浅水碳酸岩台地和海岸平原为特征.石炭系早期层序形成在起伏不平的剥蚀面之上,以填平补齐的充填沉积为主,中后期层序则发育在宽阔平坦的盆地内.这种层序格架明显不同于被动大陆边缘经典型的层序格架,反映了稳定地块内坳陷性盆地的层序特点.  相似文献   
84.
本文弥补了文[8]的不足之处, 且与文[8]一起完整地推广了 Usami H.1989 年所得到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85.
许也平 《松辽学刊》2005,26(3):19-21
利用Krasnosel'skii不动点定理研究了一类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三点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性问题,得到了正解存在的几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86.
移动化学反应界面实验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移动化学反应界面实验的4个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在W.K.Chen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多移动化学反应界面实验装置,在对CoCl2与NaOH形成的移动化学反应界面进行实验对比的同时,对KCl KBr与AgNO3形成的多移动化学反应界面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很好地避免电解时产生的H 、OH-的干扰,反应界面清晰,实验精度较高,能节省大量的阴、阳极液,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7.
本文考虑二阶常微分方程三点边值问题{u″(t)+h(t)f(u)=0,t∈(0,1),u′(0)=0,u(1)=λu(η),其中η∈[0,1),参数λ∈[0,1),函数f∈C([0,∞),[0,∞))满足f(s)0,s0,h∈C([0,1],[0,∞))在[0,1]的任意子区间内不恒为零.在满足条件f0=0,f∞=∞时,本文讨论了该边值问题解所构成的连通分支随着参数λ在[0,1]内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形,建立了正解的全局结构.主要结果的证明基于锥上的不动点指数定理以及解集连通性质.  相似文献   
88.
等效约束下风激励汽车前侧窗玻璃声辐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风激励下汽车侧窗玻璃表面湍流压力脉动激起玻璃振动而向车内辐射噪声的问题,以某试验车左前侧窗玻璃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等效原理,将车窗密封条等效成系列弹簧约束,进行离散化建模,并搭建Matlab-Abaqus联合仿真优化平台,得到最佳等效弹簧刚度,建立侧窗系统约束边界等效模型.接着利用Corcos模型计算得到侧窗表面湍流压力脉动的功率谱密度,作为侧窗等效模型的激励,应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车内驾驶员人耳处的声辐射.最后应用激光测振仪,获得侧窗表面振动速度分布试验数据,利用边界元方法(半仿真)计算车内声辐射.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发现200Hz以上声辐射频谱特性吻合良好,证明了利用玻璃边界等效简化模型与Corcos模型作为激励源计算侧窗玻璃振动引起的声辐射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9.
为了分析探讨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养护的过程中温度应力的分布规律,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水泥水化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和边界条件的约束而导致的,基于四维温度场理论,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温度测点和温控方案,建立较为合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考虑混凝土的实际力学性能非线性增长的特性,分析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的温度变化过程、温度场分布及应力分布情况,发现数值分析结果与规范吻合较好,其结果可为类似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0.
The diffusion boundary layer (DBL) significantly limits the exchange between sediment and overlying water and therefore becomes a bottleneck of diffusive vertical flux at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SWI). Variable DBL thickness and diffusion flux in response to dynamic forcing may influence replenishment of nutrients and secondary pollution in coastal waters. In situ measurements of velocity in the bottom boundary layer (BBL) and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DBL were made over an intertidal mudflat, using an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and mini profiler. A linear distributed zone in the oxygen profile, the profile slope discontinuity and variance of concentration can be used to derive accurate DBL thickness. Diffusion fluxes calculated from the water column and sediment are identical, and their bias is less than 6%. A numerical model PROFILE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in situ dissolved oxygen profile, and layered dissolved oxygen consumption rates in the sediment are calculated. The DBL thickness (0.10-0.35 mm) and diffusion flux (15.4-53.6 mmol m 2 d 1) vary with a factor of 3.5 during a tidal period. Over an intertidal mudflat, DBL thickness is controlled by flow speed U in the BBL, according to δDBL=1686.1DU 1+0.1 (D is the molecular diffusion coefficient). That is, the DBL thickness δDBL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flow speed U. Changes of diffusion flux at the SWI are caused by variations in the water above the sediment and the turbulent mixing intensity. The diffusion flux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turbulent dissipation rate, friction velocity and turbulent energ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ynamics in the BBL, DBL thickness and flux vary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