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The way of introducing sodium azide (NaN_3) into the reaction solu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paration of cBN by hydrothermal synthe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cBN content and crystalline perfection of the samples improved with increasing R_N value, and pure cBN could be obtained at 300℃ and 10 MPa when R_N increased to 3:1. Here R_N is defined as R_N =NaN_3(I)/NaN_3(II), wherNaN_3(I) denotes the amount of NaN_3 (in molar) that is added into the autoclave at the beginning of threaction process, and NaN_3(II) is the amount of NaN_3 (also in molar) introduced into the autoclave a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i.e. 300℃ and 10 MPa).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 preliminary model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302.
姜黄素-草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镁砂中三氧化二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砂中三氧化二硼的含量一般在0.05%以下,含量较低且测定中易受镁的干扰.详细叙述了用姜黄素—草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镁砂中三氧化二硼的整个过程,着重讨论了显色条件控制.本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03.
为解决金属/立方氮化硼(c-BN)接触问题, 提出Si掺杂的立方氮化硼单晶的上表面采用Cu,Zn合金探针、 下表面采用Ag浆烧结, 制备一个空间电荷限制肖特基二极管。室温下I V特性实验数据表明, 在10 V时器件的整流比为370。提出了该器件的等效电路模型, 并且结合空间电荷限制电流和热电子发射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正向电流与电压呈现二次幂函数关系。实验测量发现, 该二极管开启电压高达4.2 V, 最高工作温度超过500 ℃。  相似文献   
304.
采用圆盘旋转技术,研究了锌液流速对Fe-B合金耐锌液冲蚀性能和冲蚀界面形貌的影响。在锌液温度和冲蚀角度一定时,随锌液冲蚀速度的增加,与316L不锈钢相比,Fe-3.5B (质量分数,%)合金的冲刷腐蚀率呈现较为缓慢的线性增加趋势,表现出低的锌液冲蚀率。在较低的锌液冲蚀速度下,Fe-B合金的冲蚀率仅为316L不锈钢的1/3,传质过程主要通过锌液在Fe2 B网状间隙中的物理流动而进行;而在较高的锌液冲蚀速度下,Fe-B合金的冲蚀率远低于不锈钢,表现出更优异的抗锌液冲蚀性能,此时的传质方式主要是铁、锌原子在界面前沿直接的扩散反应。界面形貌分析表明,Fe-B合金良好的抗锌液冲蚀性能得益于冲蚀初期基体快速腐蚀所产生的界面前沿裸露、密集Fe2 B抗蚀骨架对流动锌液良好的隔离、阻挡效应。  相似文献   
305.
为开发一种新的低成本高性能含B钒微合金钢和建立其TMCP生产工艺,用MMS-200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实验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相变规律,绘制出实验钢的静态CCT曲线和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微量的B提高了钒微合金钢过冷奥氏体稳定性,促进了针状铁素体形成,在比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能得到贝氏体组织;未变形钢相比于变形钢,在更低的冷却速度甚至0.5℃/s的冷却速度下能得到大部分的贝氏体组织,但两者在5℃/s以上的冷却速度下都得到全部贝氏体组织;变形降低了奥氏体稳定性,促进铁素体转变,含硼钢铁素体转变存在的冷速升高到2℃/s,不含硼钢的其冷速升高到15℃/s;钒微合金钢中B有利于获得高强度的贝氏体组织,冷速5℃/s以上时相变后含硼钢的硬度都高于变形及未变形不含硼钢的硬度.  相似文献   
306.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不同 B4C 含量(1wt%、6wt%、15wt% 和 30wt%)的碳化硼增强铝基复合材料(Al?B4C),并研究了 B4C 含量对其力学性能和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在7 N载荷下, Al?30B4C 复合材料的密度最高 (~2.54 g/cm3)、孔隙率最低 (4%)、维氏硬度最高 (HV ~75)、重量损失最低 (0.4 mg) 和比磨损率最低 (0.00042 mm3/ (N·m)),与纯铝相比,硬度提高167%,失重降低75.8%,比磨损率降低76.7%。此外,磨损表面的扫描电镜图像显示,Al?B4C复合材料在7 N载荷下的最窄磨损槽为0.85 mm,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机制。根据摩擦分析,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随着碳化硼含量的增加和外加载荷的减少而增加。总之,就 Al?B4C 复合材料的摩擦学和力学性能而言,B4C 是一种有效的增强材料。  相似文献   
30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