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4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以线热源理论为基础建立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的简化模型,给出基于热响应试验的套管式换热器设计计算方法。以湖南省韶山市一实际工程为实例对钻孔现场进行测试,采用该方法可计算出其综合导热系数和钻孔内总热阻。同时对该工程的另一钻孔进行双U测试及计算,以此作对比分析。考察两组测试在综合导热系数、钻孔内总热阻、换热温差和换热量上的内在联系。计算结果和测试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在套管式换热器设计上具有适用性,避开了钻孔内层层热阻的复杂计算,简化了计算过程,可为实际工程提供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72.
现有未知突发信号检测算法是基于噪声加单一突发信号的简单假设的,在实际复杂信号环境会产生大量虚警而失效。针对实际非合作突发通信信号的检测环境除噪声外还包含多个连续信号和一些短突发干扰信号,建立了复杂信号环境模型,提出了适用于此环境的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 STFT)的时序检测器。该检测器利用突发通信信号时间上短持续的特点剔除连续信号和短突发干扰造成的虚警。对该检测器的检测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复杂信号环境中当常规检测器由于虚警概率很高失效时,该检测器可以同时获得较低的虚警概率和较高的检测概率,因而适用于复杂信号环境中非合作突发信号检测。该检测器运算量小,易于实时实现。  相似文献   
73.
煤矿进入深部开采后,煤体的力学性质发生改变,致使煤层的可注性降低,且煤层注水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差。选用螯合剂增加煤层注水效果,通过实验分析发现:所注低渗透煤层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螯合剂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IDS)可以使矿物质解络成离子,使原本处于封闭状态的孔隙被疏通,水在煤层中的流动性增强;煤层中矿物质离子的浸出量随螯合剂IDS质量浓度增加逐渐增大, IDS用量在质量浓度为2 000 mg/L时性价比最高;IDS作用后煤样的冲击倾向性下降;含硫矿物质(例如黄铁矿)中金属离子被螯合后硫被释放,从源头上减少了硫的含量,同时IDS又是可降解环保型螯合剂,其使用对环境无毒性影响。煤层注水添加螯合剂为复合动力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工程建设日益增多,爆破施工是较常见的一种施工工法,对周围建筑物和已有线路的影响较大.爆破药量、爆心距和高程差等因素的不同都会使爆破振速产生较大的差异,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为了优选更合理的爆破振速衰减模型对预测爆破振动效应,以青岛地铁某线施工为背景,采用多段爆破的爆破方式,设置多个监测点记录爆破振速,对比分析不同爆破振速预测模型效果和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优化.结果表明:爆破振动在地面传播过程中空洞效应的影响较大;爆破振动效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型涉及因素越多,则爆破振速预测模型的结果与实测值越接近;根据空洞效应建立的分段预测模型能有效地预测爆破振动在地面的衰减规律,可被类似工程借鉴.面对复杂的爆破施工场地,应根据条件进行爆破振速衰减模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75.
移动核心网异常数据线性判别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移动核心网数据突增现象下异常数据的特性,定义了数据突增事件、最大承载量临界值、风险警界线等, 给出了 TRAU 数据两类模式(“正常”、“异常”)的划分方法.提出并建立了移动核心网数据突增现象下异常数据线性判别模型和判别准则,用来对某移动核心网 BSC 的 TRAU 数据进行判别分析. 判别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异常数据线性判别模型对原数据样本的回判以及对新数据样本的识别准确率都达到 100% .  相似文献   
76.
在海上丛式井井眼防碰监测中,风险邻井套管头检测到的钻头振动信号受到平台噪声干扰,针对钻头振动特征信号难以分离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分离同频率范围信号的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信号作限幅滤波处理以滤除部分干扰噪声,然后应用ICA方法分离获得不同源的若干路独立信号(其中包含钻头振动信号),根据独立信号时-频特征分析,结合先验知识实现钻头振动特征信号的识别。通过丛式井防碰现场数据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识别钻头振动信号,以提取出信号的能量为标准,能够准确判断钻头趋近风险井套管程度,达到在防碰预警目的。  相似文献   
77.
由于FMI成像测井仪器在井下做复杂的非匀速运动,导致成像图像出现严重的畸变现象,需要通过加速校正来恢复采样数据对应的真实深度。针对传统Kalman滤波器模型-加速度校正方法对“遇卡区域”适应性较差的现象,首先对仪器在井下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识别出仪器的遇卡区域,然后利用遇卡识别结果对传统的Kalman滤波器数学模型进行改进,首次考虑了仪器相邻遇卡现象的叠加情况。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粘滞滑动区域”的锯齿现象,而且较好地消除了“遇卡区域”的压缩拉伸现象,恢复了地层的原貌。该方法不仅适用于FMI成像测井,同样适用于其他成像测井系列,尤其有助于改善国产成像仪器图像的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裸眼井和套管井中偶极声场的辐射和接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弹性波互易原理,指出并验证井中声场辐射和接收存在的互易性,使得井的接收响应可以由井的辐射因子计算得到,并结合辐射声场的远场渐近解,使得远探测声场的计算效率显著提高;模拟结果与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结果吻合。由于井对声场辐射和接收的调制作用,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数据SH型横波的贡献远大于SV型横波的贡献,这一结果为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提供了理论基础;模拟数据及其成像处理结果还证明了横波远探测技术在套管井中的可行性。所提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快速模拟偶极横波远探测声场。  相似文献   
79.
钻孔是获取地层信息最直观、准确和详细的手段,地层的内部构造可以通过钻孔信息应用三维建模方法表达出来.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实现盾构隧道顶部地表层的可视化,提出了一种基于钻孔数据构建三维地层模型的方法:首先应用ArcEngine对钻孔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钻孔的空间信息;基于三维约束Delaunay四面体化算法和预处理后的离散钻孔信息构建TEN(四面体格网)模型;在ArcEngine的平台调用数据库中的钻孔数据、地表层属性等信息,实现地表与钻孔信息的三维显示、信息查询和地层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80.
The solar flare (1N/C5.3) occurred in NOAA 8742 on October 27, 1999, end the accompanied complex radio burst was observed by the spectrometer with both high temporal (5 ms) end frequency (10 MHz) resolutions at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PMO). It started at 04:27:42 UT, peaked at 04:28:42 UT end ended at 04:29:18 UT.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 of the event might be the sequential spikes in both time and frequency to form three slow drift bands over the frequency range of -5 to ≥7.5 GHz with almost the same drift rate about 2.7 GHz/s. The relative bandwidth for the individual spikes varied from 1.6% to 4.9%, typically 3.3%. Based on electron cyclotron maser action driven by loss-cone enisotropy, the rare phenomena of slow drift band consisting of spikes were interpreted by spike source moving back and forth along the magnetic loop. Also, the estimations of the narrow bandwidths of spike given by electron cyclotron maser theory coincided well with the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