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4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地热浅埋孔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是影响地埋管换热器取热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以一定配比的砂粒骨料与水泥、粘土、石英等的混合材料最常见,而材料中颗粒的结构形态是影响回填材料导热系数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回填材料中砂粒骨料为研究对象,从结构特征出发,探究内部颗粒级配及磨圆度对回填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利用所开发的基于孔隙率的二维导热系数计算模型及三维热阻模型,定量研究不同固相导热系数、不同颗粒物粒级配及不同棱角磨圆度下,材料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颗粒级配和磨圆度不变的情况下,材料整体的导热系数随固相导热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材料不同尺寸粒径间的差别较大时更易获得更高的整体有效导热系数,且粒径不同所造成的回填材料有效导热系数差别会随着固体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变得更为显著。而磨圆度不同所造成的有效导热系数差异会随固体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变得更为显著。颗粒磨圆度很高(球体)或很低(锥体)时,同样固相导热系数下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较小。本研究所得理论结果可以为回填材料的优选配置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地埋管换热器的取热效率及地热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2.
对冲击地压后破坏问题,通过引入材料内部长度,建立了梯度塑性本构理论,对冲击地压的最简单模型,试件实验机系统给出破坏变形局部化带宽度的解析解,与试验结果对照得到了煤和岩石的材料内部长度。  相似文献   
143.
探讨了FRED脉冲型GRB光变曲线FWHM与光子流量以及光子峰值流量之间的关系.用目前公认的半经验公式——KRL模型对159个FRED型光变曲线数据样本进行拟合,选取86个χ2<2的有效拟合样本计算FWHM,然后对FWHM与光子流量、光子峰值流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为:FRED型GRB光变曲线FWHM与光子峰值流量的对数值之间显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R~-0.3;而FWHM与光子流量对数值之间则不显相关性,其相关系数R<0.1,表明所选的86个数据样本可能不属于δ函数脉冲发射的GRB光变曲线.  相似文献   
144.
随着金属矿山相继进入深部开采,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巷道岩爆问题成为采矿领域中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主要介绍了巷道岩爆的表现形式和发生条件,并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判断准则的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巷道岩爆进行预测,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5.
本文针对煤柱冲击地压的非稳定问题,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力学模型,用突变理论的尖角型突变模型研究了冲击地压发生的物理过程.得到判断冲击地压发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同时得到了冲击地压发生后,顶板下沉的突跳值和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表达式.本文在失稳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深化了对冲击地压失稳过程物理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6.
采用现场调查、模拟实验、理论分析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圆梁山隧道岩溶突水特征及突水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隧道岩溶突水是受岩溶充填物、水压与隧道围岩塑性区范围等因素影响的渐进破坏过程.针对圆梁山隧道揭露的5个岩溶,分别制定了有效防治岩溶突水的关键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47.
泥页岩井壁坍塌周期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力学/化学耦合理论对泥页岩井壁延迟坍塌机理进行了分析。以多孔介质渗流力学为基础,建立了近井壁地层孔隙压力的计算模型,计算了不同时期的临界坍塌压力,分析了钻井液物性参数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近井壁地层孔隙压力及强度参数在时空域内的分布,以及一定钻井液密度下泥页岩井壁坍塌破坏的时间。算例分析表明,在同一膜效率下,随着钻井液水活度增加,坍塌周期缩短;在同一钻井液水活度下,提高膜效率可以延长坍塌周期;钻井液水活度越小,膜效率的影响越显著。现场选择钻井液时,同时考虑水活度和膜效率并根据井壁坍塌压力改变钻井液密度,效果才会更好。  相似文献   
148.
OBS分片机制中分片比例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突发交换(OBs)网络中,突发分片是有效地解决突发竞争、提高网络性能的一种重要措施,通过对OBS中分片技术的分析,对比了各种突发分片比例对分片机制下OBS网络的丢包率性能影响。仿真表明:当网络处于通常负荷强度时,平均分片比例可使分组的丢包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9.
层理性泥页岩大斜度井井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5):1147-1149,1159
层理性泥页岩的井壁失稳是制约深部油气钻井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强度的各向异性,钻进大斜度井时更容易发生严重的井壁失稳问题。根据多孔介质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大斜度井井周应力状态,采用双重坐标转换,得到了井周集中应力在层理面上的分布。层理弱面和岩石基体均采用莫尔-库仑破坏准则,建立了层理性泥页岩大斜度井井壁稳定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了层理面产状、井斜方位和地应力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特定产状的层理面而言,井斜角和方位角对井壁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当井斜角超过一定角度后,坍塌压力急剧升高,井壁失稳风险增大,维持井壁稳定需要的钻井液密度较高,向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钻进大斜度井时坍塌压力最高,井壁失稳风险最大,应尽量避免井眼方位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150.
将钢制薄壁球形容器的屈服与爆破强度和载荷视为模糊变量,应用模糊可靠性理论,分析了其许用模糊可靠度范围。研究表明:1)压力容器屈服强度的许用模糊可靠度,在气压或气-液组合压力试验时,不小于0.995 52,不大于0.998 54;在液压试验时不小于0.979 06,不大于0.983 14。2)压力容器爆破强度的许用模糊可靠度,在气压或气-液组合压力试验时,不小于0.999 991 52,不大于0.999 999 934;在液压试验时不小于0.999 79,不大于0.999 9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