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97篇
系统科学   52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7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以132 m跨国内最大的干煤棚双层三心圆柱面网壳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研究其稳定性。在计算中,考虑了载荷作用方式及结构的几何缺陷等因素对网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竖向载荷的分布方式对网壳的屈曲载荷影响不大,但对屈曲模态影响较大;满跨水平载荷的屈曲载荷仅为满跨竖向的56%;网壳的屈曲载荷均随结构几何缺陷的增加而减小,且几何缺陷对水平载荷作用下屈曲载荷的影响大于对竖向载荷作用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为了寻找一种减阻、减振而又不受流动方向限制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可降低绕流阻力的波状圆柱,并对波状圆柱的平均阻力系数以及表面压力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某低速风洞进行,工作段的横截面尺寸为0.6 m×0.6 m,湍流度小于0.2%.实验中的Re在2.0×104到5.0×104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倾斜度的波状圆柱平均阻力系数小于普通圆柱的平均阻力系数,最大减阻效果可达20%以上;流体在波状圆柱的最小横截面上分离得早,表面压力下降快;波状圆柱表面倾斜度是影响流场的重要参数,其取值大小直接影响波状圆柱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43.
提出一种利用经典场驱动单个原子与一个多模腔场相互作用制备腔场的多模纠缠相干态的方案.交替调整原子的跃迁频率,使原子与经典场及多模腔场交替作用,通过对原子的选态测量使多模腔场塌缩为多模纠缠相干态.  相似文献   
44.
从论述保证灌注桩桩头质量重要性入手,分析得出影响灌注桩桩头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桩位偏移量,桩头标高,桩头砼的强度,笼径、笼位和笼顶标高,桩头粗度,提出了保证和提高灌注桩桩头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DeSitter空间中具常数量曲率的完备类空超曲面,得到了这类超曲面的一个刚性分类定理.即,设M是DeSitter空间Sn 11中的标准数量曲率R为常数的n维完备类空超曲面,如果R≤1且M的第二基本形式模长平方|h|2满足|h|2≤2n-1,则:(ⅰ)M是全脐类空超曲面;(ⅱ)在一个刚体运动变换下,M是双曲柱面H1(1-coth2r)×Sn-1(1-tanh2r).  相似文献   
46.
粘钢加固地下室抗冲击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将粘钢加固技术用于平战功能转换的构思,并以上海某商场地下室为例,将直接积分的三维有限元法用于地下室的动力响应分析,对现有结构和转换方案分别进行了动力分析;讨论了单元类型、网格密度、时间步长等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主体结构提出了采用粘钢技术进行加固的方案,并与其它加固方案比较,由此论证了这类技术用于平战功能转换的可能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7.
设U^m是n维复空间C^n中的单位多圆柱,φ=(φ1……φn,‰)是U^m到自身的一个全纯映射,讨论了复合算子Gφ在Lipschitz空间Lipa(U^m)上的紧性,完善了文[1]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决某重载车辆的驱动轴容易发生早期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非对称载荷作用下实现结构强度与刚度合理匹配的分段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分析非对称承载驱动轴的刚度对载荷分布的影响,建立了以结构强度和疲劳寿命为约束、驱动轴花键的应变相等为目标的驱动轴结构设计优化模型。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危险部位右侧花键齿根应力降低了90.3 MPa,驱动轴两侧扭矩分配更合理,且使用寿命提高了72.2%。  相似文献   
49.
为了从结构力学角度揭示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夹芯圆柱体在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复合吸能机制,建立了该结构的轴压力学模型,在考虑静力学平衡条件以及表层和芯材间位移协调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表层侧向约束应力和芯材轴向压缩变形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侧向约束应力对结构损伤吸能机制的影响,探讨了表层和芯材设计参数间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开展的试验研究和破坏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该力学模型有效揭示了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夹芯圆柱体的复合吸能机制,指导了该结构的参数化设计.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高炉热储备区内温度与煤气利用率的关系.结合热力学和实际情况,热储备区内只发生氧化亚铁的还原.因此需要利用吉布斯自由能计算和单界面未反应核模型对热储备区内还原反应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在H2+H2O体积分数小于0.3时降低热储备区温度才能提高煤气利用率.从1273K降温到1223K,氢气还原速率降低得比CO还原速率降低得多,说明温度对氢气还原的影响更大.对一般高炉来说,炉料在热储备区中还原所需的时间比其停留时间长或接近,说明热储备区内的还原反应没有达到平衡,降低温度不利于提高煤气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