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54篇
系统科学   36篇
丛书文集   57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2278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The corros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hot-dip galvanized steel and interstitial-free (IF) substrate with alkaline mud adhes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and linear polariz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non-uniform corrosion occurs on the galvanized steel and IF substrate during 250 h with the mud adhesion. The corrosion products on the galvanized steel are very loose and porous, which are mainly ZnO, Zn5(OH)8C12·H2O and Zn(OH)2, and Fe-Zn alloy layer with a lower corrosion rate is exposed on the galvanized steel surface; however, the corrosion products on IF substrate are considerably harder and denser, whose compositions of rust are mainly FeOOH and Fe3O4, and several pits appear on their surface. The results of continuous EIS and linear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exhibit a corrosion mechanism, that is, under activation control, the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s present different tendencies between the galvanized steel and IF substrate; in addition, the evolution of linear polarization resistances is similar to that of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s. The higher contents of dissolved oxygen and Cl- ions in the mu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ccelerating the corrosion.  相似文献   
862.
风扇叶片外物撞击瞬间转子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风扇叶片外物撞击对转子振动的影响,参照某发动机设计搭建了风扇转子试验器,并结合有限元计算和锤击法试验获得了叶片的动静频,开展撞击位置、风扇转速等因素对转子振动特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风扇叶片遭遇外物撞击瞬间,转子振动频谱中叶片动频附近频率成分幅值变化明显;相比转子轴向位置振动,径向位置振动对外物撞击的响应很敏感且幅值变化明显;随着风扇转速升高,转子振动中叶片动频成分幅值会增大,而转子振动幅值并不一定会增大,振动幅值与撞击叶片编号、撞击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3.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UG(Unigraphics NX)混合参数化建模生成涡轮叶片的方法.利用UG提供的4种二次开发工具及VC++程序设计语言,在UG环境下,完成涡轮叶片参数化结构设计平台的开发,并给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64.
盘形滚刀破岩力是决定滚刀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论文采用有限元软件LS-DYNA模拟盘形滚刀破碎岩石过程,研究盘形滚刀结构参数与工作参数等对破岩力的影响特性,并在100T盾构刀具回转切削性能测试实验台上进行实验,通过仿真及实验研究表明:贯入度与切削速度对盘形滚刀破岩力的影响十分显著,而刀刃宽度影响最小,对比转速为3.6r/min与转速为1.0r/min时滚刀切削力,其中垂直力增大了29.2%、侧向力增大了51.3%、滚动力增大了21.9%.  相似文献   
865.
根据广西平果铝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尾矿泥浆堆场排放及填筑特点,设计一尺寸为1 000 mm(长)×1 000 mm(宽)×600 mm(高)试验箱模拟尾矿泥浆的排放固结过程,并分别进行了第一、二、三层(层高200mm)泥浆的排放试验,以研究广西平果铝尾矿泥浆距离中央排水管不同位置的表层、各不同深度沉降及排水量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各层之间沉降和排水相互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层泥浆的表层及分层沉降趋势基本一致,沉降量较均匀,三层泥浆稳定后总沉降量为110 mm,占总高度的18.3%;而单独堆填第一层泥浆时排水量最大,占泥浆总量的6.02%,随着后期第二层、第三层泥浆的堆填排水量逐级递减,分别占泥浆总量的5.87%,4.22%。相邻泥浆层间沉降及排水量影响较大,隔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66.
通过对兰州市排污沟淤泥的元素分析,研究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空间分布、迁移富集行为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特征.相关分析表明:排污沟中淤泥的w(有机质)和粒度对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有重要影响,高的w(有机质)和较细的沉积物有利于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污染源分析表明排污沟周边生活和工业生产活动的多污染源对淤泥中重金属蓄积有直接影响.通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单一重金属生态风险系数均小于40,各排污沟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150,排污沟表层淤泥均处于轻微的生态风险等级,各种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由强到弱顺序为As>Pb>Cu>Cr>Zn.综合分析显示兰州市各排污沟渠淤泥已蓄积了一定量重金属污染元素,直接排入黄河后对黄河兰州段以及下游造成了潜在的风险危害.  相似文献   
867.
根据风力机数学模型,分析最大风能捕获的运行点条件,推导最佳叶尖速比的计算表达式.运用曲线拟合方法拟合得到误差数据条件下的最佳叶尖速比的参数,间接计算得到最佳叶尖速比.算例显示拟合值准确度较高.研究工作为计算风电机组最佳叶尖速比提供新的曲线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868.
为研究MK97-002型刨刀的损坏原因,解决该型刨刀对不同硬度(用坚固性系数f表示)煤层的适应性,采用柔性体材料建立刨刀实体模型.根据无网格光滑质点动力学SPH理论构建煤层的本构模型,通过对刨刀刨削不同硬度煤层时刨刀薄弱位置(刀体和硬质合金头连接处)的仿真,得出其应力变化及统计值.结果表明,刨刀应力随煤的硬度增加而加大,对于f=5的煤层,刨刀的最大应力为304 MPa,其应力接近焊缝材料的极限应力,满足强度要求,所以该刨刀适于刨削f≤5的煤层,其损坏是由疲劳破坏造成的.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为确定刨刀的刨削能力并正确选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9.
研究了浮式平台的运动响应对风机气动性能影响.利用动量叶素理论及变速变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技术,考虑了低于额定风速、额定风速、高于额定风速3种工况,对NREL 5MW水平轴风机随浮式平台运动的气动性能进行了模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浮式平台的运动使风轮产生了与遭遇波浪同频的周期性载荷,同时浮式平台的运动响应幅值越大,低于额定风速时的平均功率越高,且额定风速时的平均功率越低,而高于额定风速时的平均功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870.
轮廓度与扭转角偏差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气机叶片实际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叶片轮廓度、扭转角等加工超差,对压气机气动性能产生影响。采用S1流面计算和三维数值计算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轮廓度及扭转角偏差对亚音速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轮廓度增大,叶型最小损失值增大;堵点流量逐渐降低,轮廓度为0. 08 mm时,堵点流量减小了1%;峰值效率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扭转角偏差对性能的影响来自于前缘偏转对进口喉道面积与尾缘偏转对叶片出口气流角的改变;扭转角偏差对叶型最小损失值影响不大,±0. 35°扭转角偏差范围对叶片的低损失攻角范围影响较小;扭转角向前缘打开方向增大,流量-压比特性线向右上方平移;扭转角向前缘关闭方向增大,流量-压比特性线向左下方平移;扭转角偏差0. 35°,最大流量减小了0. 67%;扭转角偏差对峰值效率点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