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781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农业生物质废弃物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农业生物质废弃物进行热解气化,以玉米芯、花生壳、稻壳和稻秸为研究对象,以高纯氮气为载气,通过热重分析和质谱分析联用技术,考察了其热解过程的失重机制、热流变化规律、小分子可燃气体(CO,H_2和CH_4)的释放规律及综合热解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质的热解失重主要发生在220~410℃,玉米芯在该区间的失重最高,占总失重的80%~90%;挥发分综合释放指数D:玉米芯稻秸稻壳花生壳,活化能:稻壳玉米芯稻秸花生壳,固体剩余物:稻壳花生壳稻秸玉米芯,总体上看,玉米芯和稻秸的热稳定性较差,而稻壳和花生壳的热稳定性较好;通过Coats-Redfern法计算得到了相应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计算结果与热重试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2.
采用光生物反应器和跑道式循环生物反应器对荒漠藻类进行规模化培养,对比研究了两种规模化培养系统对荒漠藻类生物量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探讨了温度、酸碱度、生长周期以及氮、磷含量对荒漠藻类生长和多糖积累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光生物反应器和跑道式循环生物反应器两种培养系统中,藻类的生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而藻多糖含量则呈现相同的波动性变化趋势,并且藻类生物量和多糖分泌受培养条件的影响并不同步.此外,在两种规模化培养模式中,温度、酸碱度、营养盐以及生长周期等都对荒漠藻类的生长和多糖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3.
 平茬萌蘖是中国沙棘种群更新的有效方式,但其中的生态学机制并不清楚,为此,以样地每木检尺资料为基础,以 "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及"样地编年序列法"原理为依据、以生物量投资与分配为指标,探讨了中国沙棘平茬更新的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① 中国沙棘平茬萌蘖种群及其构件生物量积累过程均符合Logistic方程,可分为慢、快、慢3个阶段,但构件之间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具有明显差异;② 通过构件之间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调节,中国沙棘实现了平茬后的萌蘖更新,尤其是萌蘖根的生物量投资具有"前置效应"和"主导效应";③ 地上与地下构件的生物量分配具有互补效应,即地下分配比例大时则地上分配比例小.因此,种群实施萌蘖更新过程中,必须在繁殖与生长之间做出权衡.  相似文献   
24.
以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为对象,设置93个900 m2样地并测量每株胸径等数据,根据经验式计算样地生物量,并分析了生物量与样地调查时间接近的2010年Landsat TM影像的反射率和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建立生物量估算模型,计算了该地区橡胶林生物量.结果表明:①生物量与可见光波段(TM1,TM2,TM3)(P<0.01)和中红外波段(TM5,TM7)反射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NDVI,RVI和GI植被指数则呈显著正相关(P<0.01);②GI植被指数是生物量的最佳估算因子;③橡胶林生物量变化在1~291 t.hm-2之间,平均值为(75.90±58.75)t.hm-2,总生物量为1.97×107 t;④生物量在景洪市和勐腊县南部地区较高,且随海拔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00~700 m.  相似文献   
25.
云黄连不同部位生物量及生物碱含量个体差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道地产区3个不同居群云黄连为研究材料,对不同单株不同部位(根茎、须根、叶)生物量及主要生物碱(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同居群单株生物量及生物碱含量均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其中,单株根茎最稳定,叶次之,须根个体差异最大;作为非传统用药部位的叶和须根中的主要生物碱总量约占整株中将近1/3,可...  相似文献   
26.
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西天山云杉林生物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天山云杉林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NDVI等七个植被指数和TM/ETM数据主成分变换后的前5个主成分为自变量,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西天山尼勒克林区遥感影像数据与云杉林生物量实地数据之间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训练和仿真,与实地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云杉林生物量估算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2...  相似文献   
27.
以入侵植物土荆芥为研究材料,同属植物藜作为对照,研究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处理下,土荆芥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荆芥根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根质量比和根冠比随模拟酸雨pH值的减小显著下降,而叶和茎受到的影响不大.随着模拟酸雨胁迫程度的加深,SOD活性呈上升趋势,CAT活性呈下降趋势,POD活性则表现为先升后降,呈单峰曲线型变化.藜的生长变化与土荆芥相似;而酶活性中,SOD活性变化与土荆芥一致,CAT和POD活性均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藜对当地的酸雨已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强酸雨条件下土荆芥比藜具有更高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8.
面向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的生物质原料炼制关键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本身是一个超分子功能体,是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最具价值的工业通用原料。国家973计划项目“秸秆资源生态高值化关键过程的基础研究”研究团队经过为期5年的研究,建立了以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高效转化关键过程和技术平台。但是,要在生物质经济的全球竞争中形成优势,还需突破制约生物质成为通用原料的基础问题。本文分析了面向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的生物质产业发展特点和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符合生物质原料结构特点和产物功能要求的生物质原料炼制过程新思路,将生物质原料炼制思路从原料预处理.组分分离提升到选择性结构拆分,并阐明了生物质成为新一代生物及化工产业通用工业原料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9.
对文题内容研究表明,Na_2CO_3对生物质的湿式裂解是良好的催化剂。Ni-Mo催化剂有利于甲烷生成,Ni-Mo和Na_2CO_3混合催化剂效果最好。可使气体转化率达55%以上。生物质的湿式裂解气化可得气体、液体和焦三种产品。其中气体产品主要含CO_2、CO、H_2、CH_4和少量的C_mH_n。脱(?)CO_2后可得热值为12500~16700kJ/m~3左右的中热值煤气。对液体产品的组分用荧光光谱法进行了分析,发现有菲、(?)醌等几十种物质。湿式裂解气化的最佳反应时间为150min、反应温度380℃以上。若以液体产品为主,则反应时间为80min较佳,反应温度相对降低。讨论了不同催化剂及Na_2CO_3用量对甘蔗渣湿式裂解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本文用正交试验,分析土壤肥力及水分对四种豆科牧草的生物量及生长的影响,表明在温室条件下,水分对生物量增产作用最显著;水分对根系的生长也比肥力的影响显著;根瘤的形成及生长和水分关系十分明显,较湿的土壤有利于根瘤的形成,而肥力的作用和水分的作用相反,低肥土壤有利于根瘤的形成及生长;在生长中期以后,较多的水分及肥力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而在生长前期,适量的肥力及水分即可满足生长的需要.蝴蝶豆Centrosema pubescens的生物量最高,其次为旋扭山绿豆Desmodium intortum、大叶千斤拔Maghania macrophylla及圆叶舞草Codariocalyx gyroides.即使在旱瘦的条件下,蝴蝶豆的生物量也最高,其次为圆叶舞草,大叶千斤拔最低;根系生物量以大叶千斤拔最高,旋扭山绿豆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