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1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8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51.
仿生射流表面减阻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鱼类鳃裂部位仿生射流表面理论分析,对仿生射流表面回转体进行射流实验,研究其减阻特性。运用扭矩信号耦合器,分别对光滑表面实验模型和射流表面实验模型在不同旋转速度下进行摩擦扭矩测试,得到射流减阻特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仿生射流表面具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减阻率与实验模型转速、射流速度、射流孔径有着密切关系;射流最大减阻率达到10.8%。  相似文献   
852.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结合近年来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等抗肿瘤机制入手,对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药抗肿瘤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以评述,以期对抗肿瘤中药或有效成分的筛选与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53.
用VisualBasic 5.0开发了五连杆机构演示软件 ,可实现机构运动仿真和轨迹综合等功能 该系统为二级控制系统 ,操作界面友好 ,演示方便 文中介绍了该实验台的总体结构及可以实现的功能 该系统不仅可以演示五 (四 )杆机构的运动和连杆点轨迹的异同 ,还可以验证五 (四 )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 ,以及五连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54.
以菲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厦门近海海水样品中筛选到一株能够降解多种PAHs的细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它可能属于新鞘氨醇杆菌属(Novosphingobium sp.).根据已经报道的PAHs起始双加氧酶大亚基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并PCR扩增得到了约700 bp的基因片段.比对结果显示它同已报导的一株降解菌Novosphingobium aromaticivorans F199质粒上的bphA1f基因相似度最高,达到98.26%,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推断是萘或联苯双加氧酶大亚基.以PCR产物为模板制备DNA探针, Southern杂交表明:该基因位于其质粒DNA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了该菌的降解率,发现它可以高效降解多种高分子量PAHs.  相似文献   
855.
基因转换是指同源序列之间非交互性的信息转换。基因转换现象已在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中被广泛发现。基因转换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序列的转移、致同进化、抗原的变异、抗抗生素的免疫、缺口的修复等。通过对引起基因转换现象的4种分子重组模型(Holli-day模型、Meselson-Radding模型、DSBR模型和SDSA模型)的介绍,探讨基因转换在nrDNA致同进化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56.
为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GCL)+土体保护层(AL)衬垫中的运移规律,建立了考虑AL中生物降解作用的GCL+AL衬垫中有机污染物一维扩散模型,并得到该模型的解析解。通过与Pollute v7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基于该模型,分析了生物降解作用对有机污染物在GCL+AL衬垫中运移的影响,探讨考虑生物降解时GCL+AL与压实黏土衬垫(CCL)之间的等效性。结果表明,减小有机污染物在AL中的降解半衰期可以减少GCL+AL衬垫底部有机污染物通量。在文中计算条件下,GCL+1m以上的AL复合衬垫可代替标准的0.75m CCL。  相似文献   
857.
一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降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厌氧Hungate技术,从大庆油田常规污水回注工艺采油的采出液中分离到一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株A9。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为革兰氏阳性(G ),短杆状,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产H2S,兼性厌氧,通过核糖体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菌株与Anaerofilum pentosovorans(AP716816S)的相似性为98%,暂时命名为Anaerofilum pen-tosovoransA9。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菌株以聚丙烯酰胺为唯一碳源,菌株作用前后表面结构发生变化,分子链上的酰胺基水解成羧基,侧链降解,部分官能团发生改变,浓度为500mg/L时,20 d菌株生物降解率为61.2%,其溶液粘度下降显著。气质联机(GC-MS)初步分析表明:聚合物发生断链生成的低分子量化合物除含双键、环氧和羰基的聚丙烯酰胺碎片外,大多属于一般丙烯酰胺低聚体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858.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肠杆菌的危害性、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等方面对国内外关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的研究进行了综述。APEC的血清型众多,尤以O1,O2和O78最为常见,可引起鸡、火鸡等其他禽类的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败血症等其他肠道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严重威胁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59.
含氮杂环化合物N-甲基吡咯烷酮(NMP)是新能源生产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良好的工业溶剂.由于NMP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因此NMP作为电子供体可用于反硝化反应.NMP是含氮杂环化合物,理论分析表明:当其用作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反应时,有79%的电子可供外源硝酸盐的还原.实验结果也表明:NMP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时,与葡萄糖具有同样的效果.该项研究成果对于NMP生产废水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0.
The generalized stacking fault energy (GSFE) is a key parameter to determine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austenitic steel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physics why the GSFE can affect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s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paper,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austenitic steels with different carbon (C) ad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upling the GSFE with the semi-discrete variational Peierls-Nabarro (P–N) model. The internal mechanisms behind the P–N stress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were explained at atomic scale. It is found that the positions and contents of C atoms affect the GSFE of austenite, and thus regulate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austenitic steels by influencing dislocation core structure. As exemplified that with 4 ​at.%C in austenite, the intrinsic stacking fault energy increases from −433 to −264 mJ/m2, and the stacking fault width increases to 6.62b from 4.72b of FCC-Fe with b being the Burgers vector. This corresponds to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mechanism dominated by the ε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lattice changing from FCC to HCP. With increasing C contents to 8 ​at.%, the intrinsic stacking fault energy of austenite increases to −9.01 mJ/m2, while the stacking fault width decreases to 6.03b.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tends to proceed via the mechanical twinning mode.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establishe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larifying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austenitic ste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slocation cor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