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4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在实线性空间中,建立了广义锥次凸集值映射的择一定理。利用此定理,得到了集值优化问题弱有效解的最优性条件。  相似文献   
212.
为了解决Cr20 Ni80电热合金锻造开裂的问题,在Gleeb-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对该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变形温度为900~122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并根据动态材料模型建立合金的热加工图.合金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呈现稳态流变特征,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热变形过程中稳态流变应力可用双曲正弦本构方程来描述,其激活能为371.29 kJ·mol-1.根据热加工图确定了热变形流变失稳区及热变形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其加工温度为1050~1200℃,应变速率为0.03~0.08 s-1.优化的热加工工艺在生产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13.
设(R)和(R)'为给定的两个环,映射M:(R) → (R)'和M*:(R)'→(R)是满射且满足{M(AM*(B)C)=M(A)BM(C) M*(BM(A)D)=M*(B)AM*(D)(V)A,C∈(R),(V)B,D∈(R) 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存在环同构N:(R)→(R)'使得M(A)=N(A)M(I),M*(B)=N-1(BM(I)).利用此结论将刻画(X)上的初等映射.  相似文献   
214.
疯狂动力系统的拓扑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底空间为ΣN×S1的疯狂动力系统的拓扑熵, 确定其范围为lg N~2lg N; 并给出当纤维映射中含有旋转映射时该系统拓扑熵的范围.  相似文献   
215.
基于主机系统执行迹的异常检测系统可以检测类似U2R和R2L这两类攻击。由于攻击数据难以获取,往往只能得到正常的系统调用执行迹数据。该文设计了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的单类分类器的异常检测模型,只利用正常数据建立分类器,所有偏离正常模式的活动都被认为是入侵。通过对主机系统执行迹数据集的测试,试验获得了对异常样本接近100%的检测率,而误报警率为4.9%。该文将单类分类器作为抗体检测器,运用人工免疫学原理建立了分布式的异常检测框架,使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分布式、自组织和高效的特性,为建立分布式的入侵检测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16.
用时间映像原理研究一维Minkowski空间给定平均曲率方程Dirichlet问题{-(u′1√-u′2)′=λf(u),x∈(-L,L),u(-L)=0=u(L)正解的确切个数及分歧图,其中参数λ>0,L>0.在λ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分别得到了非线性项为f(u)=u(eu-1)和f(u)=eu-1时该问题没有正解、恰有...  相似文献   
217.
为提高基因序列中剪切位点的识别率,将无先导卡尔曼滤波器(UKF)和自组织神经网络(SOFM)相结合,给出一种非线性高维数据的聚类算法.利用无先导变换(UT)参数化SOFM邻域宽度函数的均值和方差,并采用UKF进行预测,完成SOFM参数的自适应过程.该算法用于基因剪切位点的识别结果表明:较SOFM与EKF参数自适应方法,该算法识别精度较高,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18.
It is sometimes suggested that the history of computation in cognitive science is one in which the formal apparatus of Turing-equivalent computation, or effective computability, was exported from mathematical logic to ever wider areas of cognitive science and its environs. This paper, however, indicates some respects in which this suggestion is inaccurate. Computability theory has not been focused exclusively on Turing-equivalent computation. Many essential features of Turing-equivalent computation are not captured in definitions of computation as (digital) symbol manipulation. Turing-equivalent computation did not play the role in McCulloch and Pitts’s early cybernetic work that is sometimes attributed to it. Finally, various segments of the neuroscientific community invoke a notion of computation that differs from the Turing-equivalent notion.  相似文献   
219.
2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