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71.
在Mg/GaCl3双金属体系中,研究了羰基化合物与烯丙基溴间的烯丙基化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该类反应可以在THF-H2O中高产率地合成高烯丙醇.  相似文献   
172.
开链冠醚二芳醛在酸性条件下与氨基硫脲反应,合成了链状冠醚二芳醛缩氨硫脲类化合物,产率达90%以上,产物由IR、MS和元素分析鉴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73.
2-烃基-2,2-二烯丙基乙酸类化合物的新法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位烃基取代乙酸为起始原料,与烯丙基氯反应成酯后,在氢化钠的催化作用下进行C1aisen重排反应得到4—戊烯酸类化合物,再经酯化和C1aisen重排反应得到2—烃基—2,2—二烯丙基乙酸类化合物,4步反应收率为15.4%一53.5%。  相似文献   
174.
采用流动式采样与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研究了意大利撒丁岛Noak’sArk自然生态区主要灌木黄连木 (Pistacialentiscus)萜烯类化合物排放特征、排放速率及其日变化。排放物种包括α 蒎烯、β 蒎烯、桧烯、苎烯、戊花烃、莰烯、β 水芹烯、β 香叶烯、α 松油烯、α 水芹烯和 3 蒈烯 ,以及少量异戊二烯。萜烯类化合物占总排放的 99 4%,异戊二烯仅占 0 6%。在萜烯类化合物中 ,主要排放物为α 蒎烯、β 蒎烯、桧烯和苎烯 ,分别占总排放的 64 5 %、18 4%、6 0 %和 5 9%。萜烯排放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呈指数相关。在标准条件下 ( 30 3K) ,黄连木树种的排放速率为 2 72±0 72 μg g·h。黄连木排放速率公式中 β值为 0 12 8K-1,与文献值 0 0 5 7~ 0 144K-1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5.
系统地总结了1992年以来噻唑偶氮苯甲酸类化合物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6.
一种新型多炔类光活化杀虫剂的HPLC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新型多炔类光活化杀虫剂的HPLC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峰面积和峰高均可行为该化合物的定量评价指标,并以菜粉蝶Pieris rapae幼虫为例,证明紫外光照先后顺序与试虫对该化合物的代谢与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177.
目的 为四氢-β-咔啉类化合物提供一种仿生合成新途径.方法 利用四氢叶酸辅酶甲醛氧化态新模型1,3-二甲基苯并咪唑烷,以胺作为接收一碳转移的亲核试剂,通过隐蔽的Mannich反应,将甲醛氧化态的一碳单元转移给亲核试剂.结果 成功模拟了甲醛氧化态四氢叶酸辅酶转移一碳单元的反应,首次通过隐蔽的Mannich反应实现了3种四氢-β-咔啉类化合物的仿生合成.结论 为四氢-β-咔啉类化合物的仿生合成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8.
杨旭曙  王晓栋  季力  李荣  孙成  王连生 《科学通报》2008,53(22):2735-2741
雌激素类化合物通过干扰人和野生动物正常内分泌的功能, 对人和野生动物的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雌激素类化合物雌激素活性的分子机理和活性预测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以44个结构差异较大的化合物为研究对象, 发展了基于雌激素受体(α亚型)结构的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COMSIA), 研究雌激素类化合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对雌激素化合物活性进行预测, 建立了相关性显著、预测能力强的定量模型(R2 = 0.965, Q2LOO = 0.599, R2pred = 0.825). 并且阐明了影响化合物雌激素活性的分子结构特征, 揭示了受体结合腔中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以及这些氨基酸残基与配体化合物作用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79.
取代硝基苯类化合物的3D-QSAR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满  张爱茜  韩朔睽  王连生 《科学通报》2001,46(19):1614-1617
利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研究了25种取代硝基苯类化合物对斜生栅列藻的急性毒性与其结构间的三维构效关系(3D-QSAR),得到了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3D-QSAR模型。在此基础上,更全面地剖析了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毒性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0.
3-烃基苯酞类化合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药理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评述了3-烃基苯酞类化合物(1-42)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