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罗心平  戴瑞鸿 《自然杂志》1998,20(6):335-335
诺贝尔因为发明炸药而获得了巨额财富.巧合的是1998年度三位医学生理学诺贝尔奖得主R.F.Funchgott、J.L.Lgnarro和F.Murad的工作也与炸药的主要成分——硝酸盐类物质有关.如果诺贝尔当时获悉并应用这项研究成果,或许他本人不会过早地死于冠心病.  相似文献   
122.
伯醛化合物加成在富电子碳碳双键的自由基链反应可以通过硫醇的催化作用来实现,硫醇的作用表现为一个极性可逆的催化剂,它可以促使氢原子从醛完全转移至加成自由基上,该自由基是载链酰基自由基加成至烯酰胺上所生成的  相似文献   
123.
雷公藤中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到两个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经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N-(2’-羟基二十四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十八烷(1),N-(2’-羟基二十五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8.9(E)-十八碳烯(2).化合物(1),(2)为首次从雷公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4.
1研究背景 埃博霉素(epothilone)是由德国原国家生物技术中心(GBF)的G.H6fle等人于1993年率先报道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他们从粘细菌亚目的纤维堆囊菌So.ce90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出来具有抑制真菌活性和细胞毒活性的epothiloneA和B(图1)。  相似文献   
125.
N-取代苯基吡唑衍生物是近年来在国际上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类吡唑类广谱杀虫剂,此类化合物的代表是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现拜耳公司)1989年开发的产品名为“Regent”的化合物,该化合物是一种对许多害虫具有优异防效的广谱杀虫剂,但是该化合物的明显缺点是对鱼、虾高毒,在水田上应用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126.
2008年度,北京工商大学共有6项科研项目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第一年拨款经费已经于近日到达我校。6项目中5项为我校独立申报,1项为合作申报。他们分别是:徐宝财的“手性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孙家跃的“系统环境对化学光源发光效率的影响研究”,辛洪兵的“双圆弧齿廓谐波齿轮传动性能研究”,项辉宇的“汽车车身及其模具协同开发领域知识处理方法研究”,王战果的“科技项目风险管理与企业信任度评估研究”以及与外校合作申报的“旅游突发事件的数据挖掘与智能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27.
芳酰基哌嗪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芳酰基哌秦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醋酸为溶剂合成了五个芳酰基哌秦类化合物,产率高于文献报道。证明方法实用,有普遍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8.
1,4-二氢-2,6-二甲基-3,5=吡二羧酸酯在苯/50%氢氧化钠中,相转移经剂下,回流36h,生成相应的吡啶类化合物,得率很高。  相似文献   
129.
从1999年7月到9月作者与中国极地考察队合作,从北半球中纬度到极极圈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气体样品采样,运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得到了随纬度变化的CFCs的特征浓度,并从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对所有样品的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北半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逐步取消卤化碳类化合物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