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22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蛋白酶及其抑制剂是非常重要的信号分子,涉及多个关键的人体生理代谢途径,在体内受到严格的调控.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紊乱可导致多种疾病,诸如心血管和炎症疾病、癌症和神经系统障碍等.已知蛋白酶在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重塑是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这个过程需多个蛋白水解酶的表达和激活.蛋白酶抑制剂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由蛋白酶水解引起的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且它的抑制作用具有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可以减缓肿瘤恶性发展的进程.文章对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靶向治疗药物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2.
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是一种相对简单成熟的算法,广泛用于语音识别系统中.针对环境噪声对声纹识别系统性能的影响,用信噪比关联谱减及自适应门限端点检测进行抗噪声处理,在此基础上采用DTW算法设计了基于嵌入式ARM9平台的声纹识别实现方案,并给出了带噪环境下的声纹识别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3.
 移动立方体(Marching Cubes)算法是一种经典的三维重建方法,但是对采样稀疏的体数据进行重建时,不能满足所需的精确度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体数据变形的自适应移动立方体算法。该算法通过自适应地改变体素顶点的位置,使得体素包含更多的图像信息从而使体素内的三角面片更加逼近等值面;同时,采用了区域增长策略对体数据进行分割从而避免了对整个体素空间的运算;对算法的并行优化提升了算法的三维重建效率。实验证明使用该算法对稀疏体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提高了重建的精确度,并且保证了重建的实时性与交互性。  相似文献   
44.
青东凹陷北西向断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东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侧的新生代盆地,其东界为郯庐断裂。该凹陷古近纪期间为断陷盆地,新近纪至第四纪期间为坳陷盆地。其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北西向与北北东向断裂体系。前者为新生的正断层,后两者为复活的基底断层。古近纪期间青东凹陷处于南北向拉张的区域应力状态,北西向基底断层复活中处于斜向拉伸,从而呈现为左行平移正断层。这类基底断层在古近纪早阶段(孔店至沙四下期)活动强,控制了凹陷内北西向展布的沉积格局。古近纪晚阶段(沙四上期以后的古近纪)近东西向新生正断层活动占主导地位,主要形成了近东西向展布的沉积格局。北西向基底断层复活中出现了直接活动、新生雁列断层、直接活动并扩展成东西向正断层3类活动方向。北西西向基底断层多呈现为直接活动,而北西向大型基底断层表现为新生雁列断层,反映了基底断层方位对其复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东海丽水椒江新生代凹陷基底的岩性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区域二维地震剖面和钻孔资料,研究东海丽水-椒江新生代凹陷基底的岩性及其分布,发现基底岩性有变质岩、花岗岩、火山岩、沉积岩及火山岩-沉积岩互层.其中,变质岩基底的地震反射多为连续性差、视频率低、中等—弱振幅,主要分布在丽水西次凹和椒江凹陷周围;花岗岩基底多为丘状外形、内部杂乱的弱反射,火山岩基底为连续性中等—较好、视频率低的层状强反射,两者主要分布在丽水-椒江凹陷的东北部;沉积岩基底为连续性中等—较好的中—高频反射,主要分散在丽水凹陷;火山岩-沉积岩互层基底主要分布在丽水-椒江凹陷的中心区域,其对应地震反射的连续性、振幅及视频率等在空间上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46.
基于LUT实时图像矫正的行缓存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反向映射的图像矫正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光学镜头透视引起的非线性畸变失真问题,该方法将映射坐标固化在LUT内,避免了复杂的坐标计算,但需要大量行缓存储备图像数据用以执行反向映射.为了减少行缓存的使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读扩展的环形行缓存读写算法,利用行同步信号的消隐间隔扩展读周期,使读写指针循序错开,保证上下映射的空间.相比传统的以最大偏移作为行缓存的结构,改进的专用控制算法可以减少近一半的内存使用.本文中的实时图像矫正系统已经在FPGA上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读扩展行缓存算法显著地改善了内存的消耗,并且获得良好的实时图像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47.
隐性断裂带(断裂趋势带)是指盆地沉积盖层内发育的弱变形(隐蔽性较强)构造带,属于断裂带形成演化早、中期阶段的产物,由于缺乏明显的断裂面(带)和显著的位移而难以识别。在对苏北盆地、渤海湾盆地隐性断裂带研究基础上,于歧口凹陷识别出基底断裂走滑型隐性断裂带,并分析其特征、形成机制、控藏作用等。该断裂趋势带其自南向北可以分3个区段:南段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体系直接连接构成花状构造;中段古近系的花状构造终止于沙二段,新近系仅发生挠曲变形,成为东西侧不同构造单元、南北部不同构造特征的平衡点;北段新近系发育的花状构造深部收敛于古近系的重力滑脱断层,基底断裂通过影响滑脱断层控制盖层断裂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基底断裂扭动作用主要以直接传递、调节传递、间接传递等3种方式控制影响盖层中隐性断裂带的形成。深部隐伏断裂切入基底,有利于热作用传递而促进烃源岩成熟;盖层中的隐性断裂带控制了沉积体系和隐蔽性圈闭的形成和分布;隐性断裂带的观点丰富了构造地质学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48.
一种基于错切原理的图像旋转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通用的图像旋转矩阵作变换处理,给出了基于错切原理实现图像旋转的推导过程.基于错切原理的图像旋转避免了通用旋转方法带来的缩放效应.  相似文献   
49.
新南海(中央海盆)扩张,礼乐盆地从南海北缘漂移到现今的位置;由于礼乐盆地主成盆期发生在新南海扩张之前,探讨礼乐盆地漂移前(主成盆期)的位置,可明确盆地主成盆期的构造演化与盆地性质、物源体系与沉积充填特征、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凹陷优选。利用综合类比研究方法,通过磁条带异常、新生代基底岩性、中生代地层展布和古生物特征等四个方面分析认为,礼乐盆地与珠江口盆地东侧具有相似的中生代地层岩性、地层展布特征、古生物特征和沉积环境;说明礼乐盆地主成盆期发育期间,即在新南海扩张之前的古新世-早渐新世期间(32~65)Ma,盆地位于中沙群岛与东沙群岛之间,更靠近珠江口盆地的潮汕坳陷。  相似文献   
50.
某大型地下室的顶板裂缝分析及抗裂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某高层住宅小区的整体式大型地下室的顶板混凝土裂缝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测,分析了该地下室混凝土裂缝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并对该工程中所采取的抗裂措施进行探讨,总结出该工程的地下室裂缝的抗裂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