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6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13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卡莎湖湿地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卡莎湖湿地鸟类共40种,隶属9目14科,多为夏候鸟和旅鸟,属国家I类保护种类3种,国家Ⅱ类保护种类2种,四川省重点保护种类3种,东洋界鸟类5种,古北界种类12种,广布型种类22种,特产种类1种,多样性指数4.5259,均匀性指数0.8504。  相似文献   
992.
用逼近的方法, 证明了一类具有无界系数的抛物型偏微分方程自由边界问题古典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993.
珠江广州段与人工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遗传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流域和人工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及遗传毒性,采用营养状态质量法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于2006年4-5月对珠江广州河段与广州、惠州、深圳城市湖泊13个代表性采样点的富营养化现状及遗传毒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水体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Mn)等指标大部分超过了III类或IV类水质标准(GB3838-2002),富营养化评分值E范围为50~83,且与水体叶绿素a(Chla)含量成正相关,除惠州平湖为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外,其余水体均已呈富营养化状态;运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发现13个采样点水样的微核率(MCN‰)均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899>F0.01=2.89,p<0.01),CODMn、TN、TP等指标与MCN‰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提示富营养化水体中存在遗传毒性物质,能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升高,而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是造成这两类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巢湖沉积物总磷分布及其地质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巢湖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巢湖沉积物总磷含量的水平、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巢湖北部河流入湖口处沉积物中总磷含量高于其他的河流入湖口处,原因是发源于北部地区的水系带来大量的磷质,丰富了巢湖中磷的来源.柘皋河和兆河沉积物总磷的垂直分布存在变化程度的差异,主要与柘皋河补给来源于含磷地层区有关.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寺河南中全新世湖泊沉积物的易溶盐HCO3-,Cl-,SO42-,Ca2 ,Mg2 等5项离子的测定和分析,可以恢复古湖泊的水文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在湖泊存在期间,该湖泊属于重碳酸盐型的淡水湖类型,湖水盐度总体呈增加趋势,并于约5660aBP和4040aBP开始分别出现两次较明显的咸化过程。易溶盐变化所反映的两次湖水咸化过程不仅与前人根据孢粉和软体动物的研究结果一致,也与该地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古湖泊演变过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96.
为进一步准确评估鄱阳湖湿地碳平衡,探讨不同湿地类型碳排放特征与控制因子,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典型沉水植物分布区进行了CO2、CH4释放的昼夜变化观测.结果表明:1)CO2、CH4释放均具有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模式,释放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172.43~365.40 mg CO2·m-2·h-1、16.92~31.57 mg CH4·m-2·h-1;2)温度是影响CO2、CH4释放的主要因子,CO2释放速率与土壤温度之间相关性最显著,而CH4释放速率与水温相关性最显著;CO2释放基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敏感性指数Q10分别为2.6,3.0;3)观测日沉水植物分布区碳排放以CO2为主,约占总碳排放的77.2%,CH4约占22.8%,考虑到两者的增温潜能,沉水植物区CH4释放引起的温室效应高于CO2.  相似文献   
997.
丹霞地层是我国南方白垩纪陆相红层沉积的典型代表,但对其反映的古地理环境尚存在不同认识。笔者以福建西部永安白垩纪丹霞地层为研究对象,在学习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对丹霞地层颜色、结构和构造以及古土壤特征反映的古地理环境特点进行探讨。初步结果表明:1)永安盆地白垩纪红层沉积记录反映了干热的热带或亚热带荒漠气候环境;2)丹霞地层的红色是干热氧化环境的产物;3)丹霞地层沉积相和古土壤特征记录了荒漠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98.
锥齿形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用于流体等离子体化学反应的锥齿形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结构,并从放电形貌、放电电流波形和功率注入效率等方面,探讨了锥齿形放电电极结构在等离子体形成区域,放电强度,等离子体区域流体分布等方面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放电条件下,锥齿形放电电极结构的微放电电流峰值及注入功率都比平板形电极结构的大,锥齿形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电极结构更有利于流体物质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999.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作为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研究了湿度在介质阻挡放电降解甲苯中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背景气氛以及有无催化剂时湿度对甲苯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催化剂以及反应气氛中氧的体积分数为5.00%的N2时,最佳湿度为0.20%.无催化剂以及反应气氛中氧的体积分数为0.05%时,水汽的加入降低了对甲苯的去除效率;反应气氛中氧气的体积分数≥5.00%时,水汽的加入提高了对甲苯的去除效率.当有催化剂存在时,水汽的加入降低了对甲苯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The n-alkanes are extracted from NMLC-1 core that was drilled in the Nam Co, central Tibet. They are measured by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GC/MS) for component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ed depth-age model, the component and concentration of n-alkanes, together with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nitrogen (TN) and carbonate are used to elucidate palaeo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Nam Co during the past 8.4 k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olocene environment performs three stages in the lake area. In the stage of 8.4-6.7 kaB.P., it was warmer while precipitation slightly increased. This stage was ended by an obvious cold/dry event. During 6.7-5.8 kaB.P., temperature increased rapidly and reached its maximum values at about 6.0 kaB.P. The environments were warm/wet optimum for the blooming of terrestrial plants and submerged aquatic plants. After that, temperature decreased continuously and showed the lowest values at about 3.0 kaB.P. From 2.9 kaB.P, to the present, temperature rose again but alternated with cold and warm. The lake area tended to be dry after 1.4 kaB.P. During 600-400 aB.P., the environmental feature was the reflection of "Little Ice 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