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9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8篇 |
丛书文集 | 36篇 |
教育与普及 | 20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篇 |
现状及发展 | 22篇 |
综合类 | 1466篇 |
自然研究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78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含水率和密度是木质残体重要的物理性质。为了更合理地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含量和生产力变化,对阔叶红松林木质残体的含水率和密度进行研究。【方法】以东北典型阔叶红松林中主要树种红松、臭冷杉、枫桦、槭树、椴树、水曲柳、榆树的木质残体为研究对象, 对5个腐烂等级(Ⅰ—Ⅴ)下的3个径级(ⅰ—ⅲ)进行取样, 分析腐烂等级、径级、树种、结构组分(边材、心材)对木质残体含水率、密度的影响。【结果】随腐烂等级的增加, 木质残体含水率显著增加, 密度显著降低; 除腐烂等级Ⅲ和总体木质残体边材密度显著高于心材外, 其余腐烂等级木质残体含水率、密度在边材与心材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除腐烂等级Ⅰ的木质残体心材含水率外, 其余腐烂等级木质残体边材、心材的含水率和密度在部分树种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木质残体含水率、密度在径级间均无显著差异; 径级ⅰ的木质残体边材、心材含水率在部分树种间有显著差异, 径级ⅰ、ⅲ的木质残体边材、心材的密度在部分树种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受不同因素的影响,阔叶红松林木质残体的含水率、密度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且腐烂等级以及树种是导致木质残体分解过程中引起含水率、密度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
【目的】新一代天基测高系统全球生态系统动力学调查(GEDI)对森林观测及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GEDI V2(GEDI第2版)数据反演林下地形的性能,利用机载雷达数据验证林下地形反演精度,并探究反演精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以美国西波拉森林与中国帽儿山森林为研究对象,利用G-liht及帽儿山高精度机载雷达数据验证GEDI V2数据在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下反演地形的性能,并分析不同光束强度、光斑时间、坡度及植被覆盖度对地形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美国西波拉针叶林地区地形反演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为2.33 m,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48 m;帽儿山针阔叶混交林地区地形反演精度RMSE为4.49 m, MAE为3.33 m。随着坡度、植被覆盖度增大,两种森林类型地形反演精度均降低。【结论】GEDI V2数据反演针叶林林下地形精度要优于针阔叶混交林,强光束优于覆盖光束,湿润地区白天效果更优,干旱地区黑夜效果更优;平缓地区数据使用效果极好,陡峭地区精度降低;中低植被覆盖度区域地形反演精度较高,高植被覆盖区域地形测定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3.
关于陆良彩色沙林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庆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5):55-58
针对陆良彩色沙林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旅游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彩色沙林作为旅游景区开发并不存在着开发与保护不可调解矛盾的观点,建议加强对彩色沙林的科学价值与科学意义、科普意义的研究,以提升陆良彩色沙林旅游产品的科学含量和科学品位,为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建议扩大彩色沙林景区范围,使其与周边地区形成资源互补、功能互补的态势;建议加强研究和规范建设,提升景区列级水平,促进知名度的扩展;建议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使空间拓展与市场拓展同步发展。促进彩色沙林旅游发展,并以此为龙头景区促进曲靖和滇东北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94.
沈惠新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6):445-449
在PCI、ArcGIS软件的支持下,提取徐州市城市森林的信息,并将徐州市城市森林划分为点状林、线状林和面状林3种类型.随后,在线性抽样法的基础上用SPSS软件对城市森林类型的景观异质性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城市森林空间分布不均匀;面状林占有绝对优势但聚集程度较高.为了改善徐州市城市森林分布不均和面临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建议构建徐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95.
城市绿地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择吉林市典型城市绿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空气正、负离子浓度测定,对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找出城市绿地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的日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讨不同植物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和植物对空气负离子的影响机制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 d中,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水平有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清晨和午夜. 相似文献
96.
采用定量方法评估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提供依据.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每年达26.954×108元.在各类服务功能价值中,调蓄功能最高,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值的33.4%,其次是涵养水源价值,占总价值的25.3%,水源供给价值和固碳释氧价值也较高.说明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的作用表现为水资源保护和调节大气.在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直接经济价值为3.48×108元,间接经济价值为23.474×108元,是直接经济价值的6.75倍,应该在保护好现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公园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
基于旅游非优区理论,探讨了旅游非优区研究进展、优化路径,以陕西省翠峰山森林公园为例,分析了翠峰山的非优表现,总结出由"生态、创新、主题、本土、休闲、体验"六环节构成的公园旅游优化发展模式.森林公园非优区的旅游发展应突破传统的资源导向模式,结合市场需求与特点,以休闲经济和度假旅游为导向,合理定位、重新组合,开发休闲旅游资源,打造差异化的特色旅游产品;营造独树一帜的休闲度假环境;走出特色化的旅游管理与服务;塑造品牌化的旅游文化与形象,走不仅仅依靠资源的多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8.
沿海防护林优良适生树种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4):91-95
研究了沙质地沿海防护林优良适生树种木麻黄、湿地松和厚荚相思的生长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立地类型与林分生长关系十分密切,泥炭性风积沙土最适宜这3个树种生长,水化性风积沙土和不均一性风积沙土相对不利于这3个树种生长。木麻黄、湿地松和厚荚相思在沿海沙质地的生长表现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各有优劣,林木生长速度表现为厚荚相思最快,木麻黄次之,湿地松较慢;抗强风能力则是湿地松最好,木麻黄次之,厚荚相思较弱;海岸前沿耐潮湿海风能力表现为木麻黄最好,厚荚相思次之,湿地松较差。木麻黄目前仍然是沿海防护林海岸前沿不可替代的造林树种,湿地松抗风能力最强,而厚荚相思最能适应沿海沙质地干旱瘠薄的恶劣立地条件且生长迅速,对土壤改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
城市化进程中上海植被的多样性、空间格局和动态响应(Ⅶ): 上海浦东近自然森林十年间的动态变化及模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年在上海浦东新区营建的近自然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落种类组成、植株密度、植株高度、胸径和土壤养分的跟踪调查,研究了近自然森林十年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0 年生长,林分长势良好,植物种类组成基本上仍以初期种植的物种为主,伴有少量自然侵入种;由于建设前期缺乏荫蔽,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等常绿阔叶树种枯死较多,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死亡率低、生长迅速,逐渐占据群落上层后,常绿阔叶树种逐渐适应群落环境,趋于稳定生长;随着群落的发展近自然森林土壤养分较种植初期稳定上升.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近自然森林优化模式建设的尝试,提出了“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的种植模式,为城市地标性的植物群落构建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0.
龙翠玲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3):317-323
通过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中林隙和非林隙林分的调查,分析了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乔木树种和幼苗、幼树在林隙内外的数量特征以及灌木对林隙的更新反应规律,根据树种在林隙内外的重要值位序差值把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乔木树种大致划分为5种生态种组:①对林隙有强烈正更新反应的树种;②对林隙有强烈负更新反应的树种;③对林隙有中等正更新反应的树种;④对林隙有中等负更新反应的树种;⑤对林隙更新反应不显著的树种.不同生态种组树种的幼苗在林隙与非林隙斑块中的更新表现出显著的差别.每种灌木在林隙内的密度都非常明显地高于非林隙中,但林隙内大多数灌木的平均高度小于非林隙的.林隙内的树木以幼苗、幼树和小径木为主,中、大径木较少,林隙外的对照林分中虽然也有一定的幼苗幼树和小径木,但与林隙内相比,中、大径木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林隙内的幼苗幼树以阳性树种为主,而中、大径木则以耐荫树种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