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2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该文通过对陕西略阳关地门汞银矿的成分、光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其与其他矿物的自然连生组合的研究,并结台汞和银的地球化学特性,对汞银矿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2.
广西珍珠坡矿床的脆硫锑铅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脆硫锑铅矿为铅灰色,金属光泽,有{001}中等解理,性脆,显微硬度71.2kg/mm~2,相当摩氏硬度2.8,比重5.84。呈针状、纤维状及毛发状产出。成矿时代为81 Ma,成矿温度90—180℃,成矿压力360×10~5Pa。是提炼金属锑和铅的重要矿物原料,同时含有多种贵重、有色金属和分散元素,综合利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93.
Micro- and nanoenvironments formed by amphiphile self-assembled structures, water-ice lattices and minerals have well-defined, repeating,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that can be used for selective synthesis of biopolymers, such as RNAs and proteins. The advances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lymerization supported by these micro- and nanosystems are reviewed here. In particular, it is shown that these systems promote non-enzymatic biopolymerization, yielding long polymers whose sequence composi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onomers and the supporting environment. When used to compartmentalize enzymatic biopolymerization, micro- and nanostructures allow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lecular selection and evolution schemes, which are difficult in homogeneous medium, yielding very active molecules. Thus, micro- and nanoenvironment approaches to the synthesis and selection of biopolymers could be developed into a new biotechnological tool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polymers with novel functions.Received 3 August 2004;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6 October 2004; accepted 21 October 2004  相似文献   
94.
给出了孔道结构的定义。重点介绍了包括钠沸石、浊沸石、钙十字沸石、菱沸石、丝光沸石、坡缕石、海泡石、绿柱石、异极矿、软锰矿、拉锰矿、锰钾矿、硬锰矿、钙锰矿、水锰矿、黄磷铁矿、磷钠铍石和磷灰石等在内的硅酸盐类、锰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类,以及磷酸盐类等具有孔道结构的天然矿物和它们的结构特征。简要论述了具有孔道结构的矿物在环境修复和治理中有广泛应用的吸附效应、孔道效应和催化效应,认为具有孔道结构的矿物在未来的环境属性开发、化学和生物改性以及合成孔道矿物方面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晶间孔隙定量表征不足的问题,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和EDS能谱分析资料为基础,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黏土矿物及晶间孔隙的发育特征, 将晶间孔参数定量化, 对不同类型黏土矿物晶间孔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表征。在此基础上, 根据矿物含量计算不同类型黏土矿物对储层孔隙度的贡献, 探究其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参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不同黏土矿物的发育特征及晶间孔特征有较大的差异; 黏土矿物的孔喉和面孔率大小趋势为伊蒙混层>绿泥石>伊利石, 类圆状孔隙和孔隙缩小型喉道发育较广泛; 黏土矿物发育特征和孔隙结构是储层物性及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6.
青山堡岩体位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龙首山隆起带与走廊过渡带交界处,产有少量淋积型铀矿床及矿化点,为揭示其成因意义,并初步探讨其构造环境,对青山堡岩体进行地球化学研究。所采样品经野外与显微镜下鉴定分别为肉红色中粗粒钾长花岗岩、灰白色中粗粒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通过对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测试分析发现; SiO_2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62. 79%~78. 51%,全碱(K_2O+Na_2O)含量除一个二长花岗岩样品外其他均大于7. 02%,钾长、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闪长岩里特曼指数为1. 01~2. 47,为钙碱性岩列,石英二长岩里特曼指数3. 39~3. 56,为碱性岩性;在AR-SiO_2图解上,大多样品点投影到钙碱性-碱性系列过渡区域;在微量元素组成上,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的稀土总量较高,为204. 0×10~(-6)~289. 5×10~(-6),而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的稀土总量仅为41. 8×10~(-6)~85. 5×10~(-6),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曲线均均为右倾。样品微量元素均富集Th、U、Nb、Zr、Hf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稀土元素La、Ce、Nd等稀土元素、亏损Ba、Ta、Nb、Ti、P、Y等高场强元素(HFSE),暗示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应用主、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并结合前人对该区构造-岩浆演化的研究,青山堡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北祁连洋岛弧与阿拉善地块碰撞,和之后早志留世造山带根部的岩石发生拆沉,引起造山带上不同块体的伸展、滑塌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7.
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复杂、比表面积大,岩石颗粒表面附着大量的黏土矿物,容易受到外来流体的影响,发生颗粒膨胀、迁移、离子沉淀等反应伤害储层,从而影响生产效率。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寨子河地区延长组6段油层为例,通过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X-RD)实验、压汞实验和储层敏感性实验等方法,对研究区储层物性、孔喉结构、黏土矿物特征和储层敏感性类型、伤害程度及敏感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岩心分析实验表明,储层黏土矿物由绿泥石、高岭石、伊利石和伊蒙混层4种矿物组成,影响储层渗透性的敏感性伤害强弱依次为酸敏、水敏、碱敏、盐敏和速敏。并结合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绿泥石富集区域尽量避免储层酸化等改造措施;对伊利石及伊蒙混层含量高、易水敏的地区,压裂改造过程需要提高压裂液砂比,减小压裂液量,从而降低储层损害。  相似文献   
98.
铝硅酸盐矿物浮选中捕收剂的设计合成及浮选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土矿中脉石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蜡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可以采用反浮选脱硅即通过选用合适的捕收剂将这些脉石矿物浮出.本文针对某铝土矿,结合Curis2软件中的高岭石晶体模型分析,从亲矿物基和非极性基两方面设计合成多胺类捕收剂DN12.通过浮选实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动电位测定和红外光谱测定研究该新型药剂对铝硅酸盐矿物的浮选作用及其机理.该捕收剂相对于常规捕收剂对铝硅酸盐矿物有更好的捕收效果,有效浮选pH区间为4~10.该捕收剂与铝硅酸盐矿物的作用以静电作用为主,同时也有氢键作用,从而增强了对矿物的捕收能力。  相似文献   
99.
本文采用X射线分析方法,研究了南票煤田热变煤中粘土矿物的变化特征,由此得出该处岩石浆侵入时对煤层的影响范围和天然焦的形成温度。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