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旅游人才规划对旅游人才的统计口径:旅游人才是指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初级及初级以上职称的旅游从业人员。对贵州省旅游景区“十一·五”期间旅游人才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资料与数据的分析,得出贵州省旅游景区“十一·五”以来旅游人才在总量构成、性别结构、学历构成、专业构成等上的发展特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2.
【目的】从声景角度为中国古典园林水景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借助探讨水声景的空间营造手法,为园林声景理论与实践提供可借鉴的建议,为营造出更有特色的水声景点奠定良好基础。【方法】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声景实例探究水声景点的空间营造手法,以满足古典园林声景的3个基本要素为标准,筛选出34个水声景点,分析蕴含声景要素的空间营造要点。【结果】水声景点常借助地形高差、山石堆叠或者天然山泉产生声音,分为流水、跌水、泉水3种类型。声源分布类型包括点状、线状和面状分布。空间环境上,常采用植物、山石、墙体、水体等要素对水声景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围合,包括整个声景点被围合、声源处被围合、接收点被围合等方式。接收点上,亭是被采用最多的建筑形式。【结论】中国古典园林水声景的营造手法主要以流水为乐声,借山石地势以围合空间,设亭以欣赏水声。  相似文献   
33.
在前期工作发现景区链接数能够反映景区旅游吸引力的基础上, 探讨了北京A级景区的链接动机。首先, 根据景区属性建立链接动机的分类体系; 然后, 通过搜索引擎采集景区链接数据, 并随机抽取485个链接样本; 最后, 由3个研究者分别独立地进行分类。调查结果显示景区链接的创建动机主要是旅游, 总体上比例超过了70%。但是, 不同类型景区链接的旅游动机比例存在差异。景区的功能越多, 则景区链接的旅游动机比例越低, 如博物馆和工农业旅游示范企业。如果除去以上两类景区, 则旅游动机比例上升到了90%左右。研究结果说明景区链接数的意义是由旅游动机产生的链接决定的。这个结论为景区链接的吸引力解释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4.
江苏省旅游等级景区发展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福临  汤澍  吴小根 《河南科学》2010,28(1):121-126
系统分析了2001年以来江苏省旅游等级景区的发展态势和等级结构演变特征,并对2007年全省旅游等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江苏全省旅游等级景区总量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达37%;不同等级的旅游景区发展历程各有差异,4A级景区发展最为平稳,3A级景区增长最快,2A级景区持续快速发展,1A级景区发展明显滞缓;2006年以来全省旅游景区等级结构趋于相对稳定;2007年全省旅游等级景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苏南地区,而在苏中、苏北地区的空间集中度较低,其中,2A至4A景区在全省的空间分布具有"空间集聚程度随景区等级提高而上升,等级越低的景区空间分布越均匀"的特点,4A级以上的高等级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苏州、无锡、南京等苏南城市.  相似文献   
35.
总结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景点设立原则,即:只有瑰伟奇特的自然物和对族群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才能成为景点纪念内涵并得到开发和保护。文章还根据古代文献提炼出中国古代景点设计的四大要领,即:重视景点所在环境的整体美,非名胜不宜选址;重视建筑与所在环境的协调美,非建筑不足显胜;重视建筑文化氛围营造的意境美,非文字不能醒目;重视诗词书法艺术境界的装饰美,非名篇不能垂远。文章认为当代中国旅游景点营造应该减少模仿,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营造意境,突出诗情画意韵味。  相似文献   
36.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来临,居民旅游出行模式与旅游空间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推动“交通模式—旅游结构”的互动发展变得日益重要.通过研究青海省106个A级景点和43个自驾车营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交通可达性,分析县域等时圈内自驾车营地与A级景点的协调程度,划分不同等级协调性区域,进而采用空间关联方法来分析青海省旅游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以西宁市为核心集聚分布,景点和营地分布空间格局演变的方向逐渐向南部和西部发展,沿交通网高核密度区形成旅游廊道,全省A级景点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47 h,自驾车营地平均可达性时间为3.35 h;②自驾车营地与A级景点的耦合协调性与可达性程度呈现区域一致性,中低可达性区域的耦合协调性较低;③自驾车营地和A级景点可达性呈较强空间集聚格局,冷热点区以西宁市区为兔形之首呈现中心—外围结构,由核心热点区逐渐过度到外围冷点区,推进自驾车营地建设向南部和西部通道扩散.为了增强全域自驾旅游可达性,提升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协调程度,应注重中低可达性区域自驾车营地分期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