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98篇
系统科学   48篇
丛书文集   154篇
教育与普及   6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9篇
现状及发展   92篇
综合类   3567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根据中值点处展开的一次二阶矩法讨论了土中压缩波的升压时间及其不确定性,然后研究了按单自由度体系进行复合支护地下结构抗核爆设计时的动力系数(荷载系数)和等效静载的变异系数.数值结果表明,土中压缩波升压时间的不确定性,不仅与结构埋深和土参数的变异性有关,而且与土参数的均值有关,等效静载的不确定性,依赖于作用于结构上的动载变异性和结构自振频率变异性,而动载不确定性对等效静载变异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2.
应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Pb-Sn-Bi三元系Pb基α相固溶体的点阵参数,发现点阵间距与成分呈线性变化,对两批实验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点阵参数-浓度关系的统一解析式: α=0.49495X_(Pb)+0.47813X_(Sn)+0.50629X_(Bi)。其F检验置信度大于99.9%,残余标准差σ=6.4×10~(-5) nm,分析点阵畸变的影响因素表明尺寸效应是控制固溶体点阵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本文提出了三种较简单的确定等效电子原子态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可直接给出等效电子的原子态,但比较复杂;另外两种方法,虽然要利用非等效电子的原子态才能给出等效电子的原子态,但方法简单。我们以np~2组态为例说明这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恒星内部核反应系统中与粒子数密度涨落有关的振荡现象,分析了这类振荡的产生条件和特征频率。结果表明,引力及温度梯度(g-T)效应可以在氦核反应扩散模型中产生超临界的密度振荡。  相似文献   
25.
探讨了M-M型纳米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物理机制,指出了影响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因素,推导出M-M型纳米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6.
桥接到金属电极上的原子线,在纳米电子学中被视作一种分子联结,是当前低维系统电子输运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对金属电极-原子线-金属电极系统进行了简化,合理地构造出简单的类似分子的模型,利用传统的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计算了金属电极-原子线-金属电极的能级结构、电极与原子线间的轨道能量、电行转移以及布居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原子线在连接不同结构类型的电极后电荷转移明显不同,体现了不同电极与原子线的相互作用,这些不同于以前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27.
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是学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相互联系的两项工作,其目的是形成良性互动以提高教学质量。论述了大学物理教学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的目标,分析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8.
探求原子核稳定线公式,结合液滴模型,得出核电荷的上限.  相似文献   
29.
张继红 《山西科技》2007,(5):104-104,106
文章介绍了为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要充分调动物理课的“本味”和“趣味”,达到学生爱学、乐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探讨了用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和体外受精胚胎进行核移植的可能性。本研究结果在我国首次获得牛核移植的成功。从屠宰场回收的卵巢中抽取卵球-卵母细胞复合体,采用以前报道的方法(石德顺等,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13:1-5)进行体外成熟(IVM)和体外受精(IVF),获得IVM卵母细胞和IVF胚胎,体外成熟23-24h后,在含0.1%透明质酸酶的无钙镁PBS(PBS)内,用细管反复吹打去掉卵丘细胞。选择具有明显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通过显微操作移去第一极体及其附近约一半的细胞质进行去核,去核的卵细胞在成熟液内继续培养到IVM30h.体外发育到8-32细胞期的IVF胚胎用作核供体.供体胚胎用含0.25%Pronase(溶于PBS ̄-)溶解透明带,并用细管吹打将其分散成单个卵裂球,在IVM30h将单个卵裂球显微注入去核卵母细胞的卵周隙内,并在IVM31h用80V/mm40μs两次电脉冲(间隔1秒)来诱导卵裂球与去核卵母细胞的融合。融合卵在颗粒细胞单层培养滴内共培养,体外培养24h后观察卵裂结果,经体外培养5-8天后发育到桑椹和囊胚的核移植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的受体.2个月后直检妊娠情况.本实验中共操作194枚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