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1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辛弃疾被称为豪放词人,他词作的内容主要是抒发壮志未酬的情感,风格以豪放雄杰见长,然而作为宋代词坛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词作内容又是多方面的,在抒发报国之志的同时也写下了不少吟咏山水之作。他的山水词或带有比兴寄托,余味无穷,或讴歌祖国山河,壮丽秀美。这些词作凝聚了稼轩特有的感受,是构成稼轩词多种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2.
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竞技体操的研究。旨在了解目前国内竞技体操的发展现状,了解运动生物力学在竞技体操方面研究的发展趋势。从查阅结果看,运动生物力学在体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研究的选题内容逐渐扩大,研究手段夜日趋丰富。运动技术诊断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占主流,但研究的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测试仪器精确度水平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3.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祭祀性舞蹈"羌姆"。大约在公元8世纪由莲花生大师在主持修筑桑耶寺的过程及开光仪式中所创。藏族传统寺院法舞"羌姆"从"金刚舞"的传入,在西藏发展了几千年,积极地改革形态,充分吸收苯教仪轨和民间舞蹈形式,使"羌姆"更加民族化,与当地文化接壤,集中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它以绚丽的形象宣扬着佛教教理,扩大佛教的影响力。而这绚丽的形象,无论是古朴的舞蹈、诡异的面具,还是华丽的服饰都是藏族文化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94.
歌唱,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形式。各具特色的人声和声音合理的运用是声音造型的两个关键点,音乐艺术的构思须以情感调控、内涵的理解、意境的想象、风格韵味以及忘我的演唱等艺术处理来体现。  相似文献   
9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冰心儿童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冰心儿童文学中的儿童形象、作为"爱"的歌者的冰心对母爱、童心和自然的歌颂,以及冰心儿童文学的艺术魅力这三个方面,对近30年来的冰心儿童文学研究进行梳理,可找出新时期以来冰心儿童文学研究的轨迹和趋向。  相似文献   
96.
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的创作手法具有开创意义。她在创作中重视小说的形式和表达技巧。文章拟从谋篇布局和叙述技巧两个方面来探讨其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陌生化”,分析她是如何通过运用各种手法来实现对传统短篇小说的革新,并给读者带来鲜活的感受的。  相似文献   
97.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被提为当前高校工作重要议程,加强高校艺术院系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更是成为重中之重。艺术院系学生"五重五轻"的特点决定了新时期艺术院系的辅导员必须具备"一专多能"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98.
阳高二人台是流行于山西北部地区的一种戏曲艺术,距今已经有着百年的流传历史,它与内蒙古、陕西、山西河曲一带以及张家口等地的二人台共同形成了二人台艺术在中国的流传区域,文章通过对阳高二人台发展历史的梳理,把握其艺术发展特点,全面提升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9.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东西是一位具有先锋意识和独立精神的作家。随着东西创作实绩的日益丰富,东西也越来越受到评论界的瞩目,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基本形成了较为系统开阔的格局。文章试图从东西小说文学史意义、思想主题、艺术风格、叙事策略和地域文化等多方面对近二十年来东西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评述,以期达到对东西研究现状的总体把握,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0.
《满江红》琴歌鲜明地体现了汉语作为一种高度音乐化的语言对声乐曲的旋律发展具有一定指示性。通过对乐歌和琴歌两个不同版本的《满江红》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古曲琴歌《满江红》在声乐性、音乐性、文化性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化传承、深度审美能力的培育和表现等方面的教学及表演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