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4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01.
以三乙醇胺为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通过硅烷四乙酯(TEOS)和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PTES)共水解,成功制备了巯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用盐酸-乙醇混合溶液去除模板后,这种介孔纳米微球能有效吸附银离子,进一步反应得到SiO2-Ag和SiO2-Ag2S复合纳米微球.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热分析以及紫外-可见光谱表征了微球形貌、结构与性能.这种复合纳米微球平均粒径约70nm,Ag2S微粒小于10nm且担载于SiO2微球表面,而Ag量子点则包覆于介孔硅的内部,在350nm到700nm范围呈现明显的宽吸收.另外,这两种复合纳米微球作为无机抗菌剂都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2.
以五味子甲素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选取大肠杆菌和灰霉菌为实验对象对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果实的提取物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南五味子最佳提取工艺为4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h,提取1次;北五味子的最佳提取工艺为5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北五味子总体抑菌效果好于南五味子.五味子果实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灰霉菌有明显抑菌效果,可用于消化吸收系统杀菌消炎药物、食品防腐剂和作物灰霉病防治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3.
贯叶连翘总提取物对11株致病细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贯叶连翘总提取物对临床分离11株对常用抗生素有耐药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菌作用.方法:用平板抑菌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法、最低杀菌浓度(MBC)检测法检测了提取物抗菌作用的强弱,并以其中1株菌为代表检测了其在12 h培养过程中提取物作用时的光密度(OD640 nm)值和活菌数(CFU/mL).结果:提取物对所有菌株均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结论:该结果提示提取物可用于控制临床上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的革兰氏阳性菌株所致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4.
为预防种植体周围炎,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纯Ti片表面制备了Ti-TiO2纳米复合涂层,改变Ti靶材与TiO2靶材的拼接比例,研究纳米TiO2体积分数对涂层微观结构和抗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对样品进行微观组织的表征以及表面粗糙度和润湿性能的测量,采用CCK-8法(cell counting kit-8,CCK-8)对涂层进行细胞毒性测试,采用平板涂布计数法对涂层进行抗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当Ti靶材与TiO2靶材的拼接比例为95∶5时,Ti-TiO2涂层含纳米TiO2量最多,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以及与液相接触角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8 nm和100.42°,涂层无细胞毒性,符合生物安全性材料的标准,涂层的抗菌性能最佳,涂层的抑菌率达到了90.94%。  相似文献   
105.
P(AA-co-HEA)/Ag复合溶胶的制备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硝酸银为前驱体,聚合物P(AA-co-HEA)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分散性良好、尺寸可控、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银。考察了聚合物的中和度、反应温度、P(AA-co-HEA)的化学组成及含量对纳米银粒子尺寸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纳米银复合溶胶的形态和组成进行了分析表征。抗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溶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6.
以SiO2微球为载体, 利用其表面可自动吸附与还原银离子的能力, 制备新型二氧化硅@银纳米颗粒微球复合材料(SiO2@Ag NPs), 并用透射电镜、 Raman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其进行表征, 测试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能. 结果表明: 当SiO2@Ag NPs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 复合材料的抑菌率为99.8%; 当银纳米颗粒表面含有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时, 其抑菌率降低. 表明稳定剂可保护银纳米颗粒的单分散性, 但不利于其抑菌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7.
为评价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SJ80与SJ81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生防潜力,以疮痂链霉菌为指示菌,测试了其发酵上清液的理化稳定性,并与咯菌腈、辛菌胺醋酸盐2种农药进行对比,检测其粗提物的生物安全性和抑菌效果。采用牛津杯法抑菌试验,以抑菌直径测试SJ80与SJ81发酵液的最佳发酵时间,发酵上清液经不同温度、紫外照射、pH值及蛋白酶处理后,以抑菌率测试其稳定性,采用MTT法测定粗提物体外急性细胞毒性。结果表明:2种发酵上清液最佳发酵时间为3 d,经121 ℃处理30 min或紫外照射24 h后,抑菌率均高于90%;SJ81在pH=1~13的抑菌率保持在80%以上,有较好稳定性,SJ80在pH=1~11的抑菌趋势与SJ81的相似,在pH=13的抑菌率为0,耐碱性较弱;发酵上清液经碱性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处理2 h后,抑菌率均接近100%,对酶处理较稳定。体外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SJ80、SJ81对 LO2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量(IC50)分别为239,137 mg/L,对PC12细胞的IC50分别为266,161.3 mg/L;在农药的推荐使用量下,咯菌腈和辛菌胺醋酸盐的抑菌率分别为25.46%,0%,对应的细胞活力均低于50%,比发酵液毒性大且抑菌率低。可见,2种拮抗菌发酵上清液理化性质稳定,比农药安全性高,有突出的抑菌优势,具有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08.
李菲  黄庶识  王伟  江蕾  米顺利  余炼 《广西科学》2018,25(1):87-93,99
【目的】探讨广西斜阳岛附近海域海绵共附生细菌的多样性,并筛选对甘蔗鞭黑粉菌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为发现潜在的细菌新物种及开发农用生防菌肥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通过6种复合营养分离培养基,从海绵Pseudoceratina sp.中分离可培养的共附生细菌。采取细菌形态学观察去除冗余,通过PCR扩增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物种多样性。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筛选实验。【结果】从海绵Pseudoceratina sp.中共分离到可培养细菌54株,经16SrRNA基因序列对比后,获得24株细菌,隶属于13科14属。其中,菌株BGMRC 2118与已发表有效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的最高相似率为96.46%,可能为潜在新种。抑菌筛选实验结果显示,有8株细菌的发酵粗提物对甘蔗鞭黑粉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结论】广西斜阳岛附近海域中海绵共附生细菌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蕴藏着丰富的新物种资源,富含生物活性菌株。  相似文献   
109.
合成了双核[Cu(HL)(CH3OH)](1)和单核[Cu(HI)2](2)(H2L=水杨醛缩乙醇胺)2个Schiff碱铜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同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配合物对H2O2分解的催化性能.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  相似文献   
110.
野蔷薇果皮多酚的提取与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对野蔷薇果皮中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确定超声-微波协同萃取野蔷薇果皮中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40%的乙醇、微波功率120 W、微波时间12min、料液比1∶25(g/mL),此条件下野蔷薇果皮中多酚含量为4.46g/100g.通过4种不同的抗氧化体系,分别测定野蔷薇果皮多酚类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的影响,并与Vc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它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都有一定清除能力.采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稀释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野蔷薇果皮多酚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白色黏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