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3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两种土壤聚合物碱激发剂的激发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液固比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氢氧化钠和硅酸钠溶液对偏高岭石的激发作用,将反应到一定时间的浆体进行分离,对分离后的溶液和粉体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偏高岭土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分离后溶液中Si的聚合度增加,溶解的Al单体与溶液中的硅酸根离子聚合,分离后的粉体既有被碱侵蚀后的硅氧的碎片,也有铝单体与硅酸根离子聚合的胶团;(2)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偏高岭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分离后溶液中的Si和Al含量不断增多,但硅和铝没有发生聚合,分离后粉体仅是偏高岭石在碱侵蚀下生成的碎片;(3)硅酸钠溶液中的硅酸根离子对土聚反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常规及核壳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Zonyl TM)、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为原料,分别采用常规乳液聚合和核壳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制备了两组三元共聚物乳液。系统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乳液稳定性和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计算出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8.4 kJ/mol,恒速期反应速率与乳化剂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关系为Rp∝[I]0.66[E]0.8。通过共聚物膜对水接触角的测定,比较了两种聚合方法制备的样品涂膜的表面性能,发现所制备的样品均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氟单体含量相同时,核壳乳液聚合样品的疏水性明显优于常规乳液聚合样品。  相似文献   
63.
硼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先将苯酚、甲醛制成羟甲基酚,然后改变条件与硼酸共聚,制得具有合成稳定和较好耐热性的硼改性酚醛共聚树脂.探讨催化剂种类、酚醛比、硼酸加入量等对其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手段对该改性树脂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64.
硅酸聚合度对聚硅氯化铝絮凝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硅酸铝盐是一类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在聚硅酸和聚铝絮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复合产品,以蒸馏水稀释硅酸钠至含SiO23.0%,用硫酸调节pH值至4.5,旋转不同时间使其聚合,得到不同聚合度聚硅酸,以制备得到的聚硅酸和氯化铝为原料,通过共聚法制备了不同硅酸聚合度、碱化度(B)、铝硅摩尔比(Al/Si)的聚硅氯化铝(PASC)絮凝剂。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测定了絮凝剂水解铝的形态分布特征研究了其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了不同聚合度的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将其有于商品砼废水的处理,当硅酸聚合时间为145min时,所制备的聚硅氯化铝(PASC)絮凝剂的除浊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65.
通过以乙醇/水为介质,聚丙烯酸为分散剂的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范围在0.66-2.2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实验得出,分散介质的Hansen溶解度参数范围在26.34-31.97(MPa)(1)/(2);分散剂用量存在临界值为7.7g/L;同时还考察了反应参数,如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等对聚合反应和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聚合分子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少量联吡啶存在下,苯乙烯在稳定自由基TEMPO作用下的聚合,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具有活性聚合特征.联吡啶与TEMPO的物质的量比在2∶1时控制聚合效果好,135 ℃为体系较理想的聚合温度.1HNMR研究表明联吡啶可以提高控制苯乙烯活性聚合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67.
洁净浓乳液聚合物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苯乙烯的浓乳液聚合体系中,考察了两种可聚合的表面活性剂十一烯酸钠和新近合成的阴离子型羧酸盐类的表面活性剂CS-1的聚合行为.研究表明,与十一烯酸钠相比,可聚合表面活性剂CS-1临界胶束浓度低(2.3 mmol/L),对浓乳液具有优良的稳定性;CS-1结构中含有烯双键,在聚合产物中生成微交联共聚物,因而能更好地固定在胶体粒子的表面,其利用效率较高;所得的聚合产物耐醇水洗性能很好,表面极性稳定.  相似文献   
68.
以氯化苄(C6H5CH2Cl)/四水合氯化亚铁/三苯基膦为引发体系,在90 ℃下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可控聚合反应(ATRP).只有当Fe与P的量比值为1∶2时,聚合产物数均分子质量(Mn)与转化率才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聚合反应机理表现为ATRP.对于其它Fe与P的量比值,产物Mn与转化率不呈线性关系,表明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存在多种活性中心;由于所使用的氯化亚铁含有结晶水,催化剂的制备方式对ATRP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9.
以淀粉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方法,通过研究交联反应时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质量分数、交联剂质量分数、淀粉质量分数和分散剂质量分数一系列工艺条件制备出可完全生物降解的高吸水材料,通过测定高吸水材料的吸水倍率揭示出制备工艺对可生物降解高吸水材料吸水倍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0.
用椭圆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苯胺在含不同碱金属阳离子的H2 SO4溶液中的聚合反应 ,分析了不同聚合条件下的循环伏安曲线和光学参量Δ、Ψ及光学参量变化速率Vop对扫描电压E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在慢扫描下无论是否含碱金属阳离子 ,循环伏安曲线的形貌并无明显差异 ,在 0 .4~ 0 .5V区域内均出现了第二阳极峰 ;第一阳极峰峰值的高低说明碱金属阳离子的存在能够影响聚苯胺膜的生长速率 ;聚苯胺膜电极在不同电解液中的循环伏安行为表明已形成的聚苯胺膜的电化学活性不受碱金属阳离子的影响 ,碱金属的嵌入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