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49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微乳液萃取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微乳液萃取镓的热力学。微乳液的组成分别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HCl(溶液)和油酸钠/正戊醇/正庚烷/HCl(溶液)。对比两种不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乳液,分别考察了萃取时间、水油比、盐酸浓度和萃取剂含量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同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萃取镓的速率快,萃取率高达98%,而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会对萃取产生很大影响;该微乳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萃取介质。  相似文献   
62.
醇对SDS-CTAB-H2O体系双水相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短链一元醇(乙醇、正丁醇)和二元醇(乙二醇、1,4—丁二醇)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双水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醇的加入不但缩短了双水相的成相时间、使原水溶液双水相的区域得到扩展而且还会导致新双水相区域的出现,这种影响随着醇类链长的增长而增大。而二元醇的加入对双水相的相图影响不大,只是对形成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稍有影响。实验结果也表明,出现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与混合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有关,但CMC并不是决定出现双水相表面活性剂最低浓度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63.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单体与少量丙烯酸(3—磺酸)丙酯钾盐共聚,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得到一种具有较大溶胀比的阴离子型温敏水凝胶。对其热敏性能、溶胀性能,以及阴离子单体用量对上述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收缩动力学和再溶胀动力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阴离子含量范围内,随着凝胶中阴离子含量的增加,凝胶的相转变温度升高,水凝胶的溶胀率和水保留率也增加。考察了该水凝胶对甘草酸的分离吸收性能及对蛋白质溶液的浓缩性能,并尝试用水凝胶中水的状态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初步证明可将该水凝胶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  相似文献   
64.
氨基改性有机硅阴离子乳液共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单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氨基改性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酸催化荆及阴离子乳化剂,进行氨基改性有机硅阴离子乳液共聚,用红外光谱(IR)表征合成聚合物结构。研究发现,该乳液共聚转化速率符合典型的D4本体可逆平衡聚合特征,并探讨了分子量及聚合物链浓度随反应的变化规律。此外,还研究了非离子乳化剂、搅拌强度对乳液外观及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以四氢呋喃(THF)作为正丁基锂-丁二烯-环已烷聚合体系的极性添加剂,以调节产物聚丁二烯的1,2-结构含量(B_v),并对过去我们提出的反应机理及由此推导的B)v~[THF]定量关系式进行验证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定量关系式的计算值十分相符,并求出了综合平衡常数K~′=8.0×10~(-9)e~(12800/RT)(1/mol)~n,络合溶剂化指数n=846.9/T-2.117,在纯THF中产物的1,2-结构含量与温度的关系为a=89.5-0.123t,以及综合活化能(△H+E_π-E_σ)=-55.5 kJ/mol。  相似文献   
66.
对50年代中提出的阴离子聚合和80年代初报道的基团转移聚合,从整个内容上将它们作为两种聚合技术,分成为若干相同点和不同点加以综合、归纳和对比,作为教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7.
采用纳米硅溶胶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整理样经检测具有负离子效应.针对一种纳米硅溶胶探讨了可能影响整理效果的各种因素,确定了较优的整理工艺条件:硅溶胶含固量为6%,两浸两轧(轧车压力为2×105Pa),120℃烘干150s.对负离子测试系统进行了优化,并对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了相关的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68.
以阴离子单体A为主要合成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式合成了一种酸化胶凝剂.产品特性黏度[η]为(694.3 ~731.7) mL/g.研究了单体质量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聚合体系pH值对该产品特性黏度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质量浓度为50%、引发剂用量为0.05%、反应时间为6h、反应温度为50℃、聚合体系的pH值为5.并对其用做酸化胶凝剂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产品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剪切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9.
阴离子聚合理论新见解应用于聚异戊二烯结构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在40~70℃下进行异戊二烯(Ip)阴离子聚合的研究。考察了极性调节剂四氢呋喃(THF),结构调节剂P-配合物对异戊二烯聚合特点及聚异戊二烯(PI)结构的影响。分别采用GPC、~1H-NMR以及~7Li-NMR对P-配合物、引发剂以及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聚合温度远高于聚异戊二烯的玻璃化温度时,转化率-时间曲线仅出现加速拐点而不会出现转化率停滞平台。用先前提出的缔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并崩解,以及通过控制离子对之间距离可实现对聚异戊二烯结构进行控制新见解,解释了以往在阴离子聚合中难以解释的问题。当把P-配合物加入到以n-BuLi为引发剂的聚合体系中,由于锂被P-配合物和n-BuLi共享,从而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结合。而P-配合物较大的空间体积封堵了部分的离子对通道,使得聚异戊二烯中3,4结构链节显著增加至50%以上。  相似文献   
70.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602)为原料,用(CH3)4NOH作为催化剂,低粘度二甲基硅氧烷为封端剂,采用本体阴离子聚合法合成了侧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并对其结构用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制备过程中聚合时间、KH–602、封端剂及催化剂用量等对氨基硅油技术指标的影响,得到了完整的工艺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