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3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由N -(4,6-二甲基嘧啶-2-基)苯胺和氯乙酸在无水乙醇介质中反应制得了新化合物N -(4,6-二甲基嘧啶-2-基)苯胺氯乙酸盐,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X 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42/n,晶胞参数为:a=1.9604(4) nm ,b =1.9604 (4) nm ,c=0.7542(3) nm,β=90°,V=2.8986(13) nm3,Dc=11324g•cm3 ,Z =8, F(000)=1232,μ=0.27nm-1.在N-(4,6-二甲基嘧啶-2-基)苯胺氯乙酸盐(C12H14N3+•C2H2ClO2-)晶体结构中,氯乙酸根阴离子和N-(4,6-二甲基嘧啶-2-基)苯胺基阳离子之间通过N-H和O形成的氢键连接在一起.在阳离子中,嘧啶环和苯环形成的二面角是7.59(4)°.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82.
混合菌构建及其对硝基苯直接好氧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本实验室分离的3株硝基苯高效降解菌———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Z1、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Z2和Micrococcus luteusZ3,将其混合并进行正交实验,得出Z1、Z2、Z3的最佳配比为1∶3∶3,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混合菌.与单菌相比,混合菌能够在较为苛刻的环境条件下降解硝基苯,并具有较宽的底物范围.同时结合实际硝基苯工业废水特点,考察了混合菌在高盐度下以及苯酚或苯胺和硝基苯共存时对硝基苯的降解.结果表明:混合菌具备较强的耐盐能力,可在5%的高盐(NaCl)条件下有效降解硝基苯;当苯酚或苯胺和硝基苯(200mg/L)共存,初始浓度分别为100和50mg/L时,混合菌对硝基苯的降解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83.
以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合成N-甲基吡咯烷,考察了反应温度、进料速度、反应物配比和水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260℃,进料速度为0.75mL/min,甲胺与四氢呋喃的摩尔比为1:1.5时效果最佳,N-甲基吡咯烷的产率可达81.5%,该合成工艺应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催化速率快、化学稳定性好、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84.
光度法-化学计量学方法同时测定苯胺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苯胺、联苯胺和α-萘胺进行直接测定,用化学计量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偏最小二乘法和径向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波长范围为200~310 nm,隔1 nm采集数据.方法操作简单,无需过多的分离即可消除常见干扰物的影响,3种苯胺类化合物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91%、6.82%和3.40%.  相似文献   
85.
白腐真菌处理二硝基重氮酚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硝基重氮酚(DDNP)是国内工业雷管应用最普遍的起爆药,白腐真菌生化法处理二硝基重氮酚废水的费用低廉,运行管理较方便。通过摇床处理1000 mL微电解后的二硝基重氮酚废水,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经白腐真菌处理后,出水CODcr为131 mg/L左右,硝基化合物<0.2mg/L,苯胺类化合物<0.1 mg/L,CODcr去除率在71%左右;总CODcr去除率在94%以上。出水CODcr达到国家二级综合排放标准,出水色度、硝基化合物和胺基化合物达到国家一级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6.
以Bi(NO3)3和AlCl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固体酸催化剂SO42-/Bi2O3-Al2O3。探讨了SO42-/Bi2O3-Al2O3催化水合肼还原硝基苯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中n(Bi):n(Al)=1:15,以10%的(NH4)2SO4浸渍所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红外光谱表明,催化剂中存在B酸中心,能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性能。此还原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制备简单。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以(CyH)2Q[6]为主体分子和4-(1H-咪唑-2-基)苯胺盐酸盐为客体分子,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研究发现,主体与客体分子之间通过离子—偶极作用,客体分子的苯胺部分包结在(CyH)2Q[6]的疏水性空腔内,形成(CyH)2Q[6]部分包结客体分子的1:1主客体包结配合物.又通过离子-偶极作用和氢键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88.
邻甲基对苯二酚还原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邻甲基苯胺为原料,在硫酸介质中与二氧化锰氧化得到邻甲基苯醌,再在中性条件下经铁粉负压还原合成甲基对苯二酚 以负压还原工艺替代常压还原,所用蒸汽量大为减少,极大地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收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对产品的质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89.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苯胺为母体,合成了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在氯磺化反应中引入了四氯化碳溶剂,在反应后期加入氯化钠。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n(乙酰苯胺):n(氯磺酸):n(氯化钠)=1.0:4.3:0.4。改进工艺后,氯磺化反应的收率由80%提高到86.73%。  相似文献   
90.
采用自制的三相流化床光催化反应装置,以15W紫外灯为光源,利用各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N,N %D二甲基苯胺溶液的光氧化降解试验,讨论了影响光催化氧化速率的因素和提高催化氧化速率的方法.并对该系统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