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3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3,4-二甲基苯胺为母体,以四氯化碳为溶剂,合成了2-硝基-4,5-二甲基苯胺,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n(母体):n(醋酐):n(硫酸)=1.00:1.20:1.13,产品收率81%左右,溶剂回收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32.
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研究六元瓜环和八元瓜环与苯胺盐酸盐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构特征。从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苯胺的苯环进入了六元瓜环空腔,形成1:1包结配合物,两分子苯胺以相反的方向平行地进入八元瓜环空腔,形成了2:1包结配合物;表明苯胺与两种瓜环有不同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3.
在氯化钯/氯化铜的催化体系作用下,炔烃与苯胺在一氧化碳(101.325 kPa)环境中进行串联氯钯化/羰基化反应,以中等产率得到在功能材料领域存在广泛应用价值的丙烯酰胺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4.
吸附苯胺饱和颗粒活性炭生物再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批培养法,对吸附苯胺饱和颗粒活性炭进行了生物再生,考查了其生物再生特性.结果表明:生物再生速率与微生物生长状况和初始生物量有关.微生物适应期,再生效率快速增长,以水的解吸作用为主.微生物对数生长期,再生效率下降,主要是由于降解速率慢的有机中间产物被活性炭吸附.微生物稳定期,再生效率缓慢上升,主要是由苯胺及其降解速率慢的中间产物的解吸速率慢造成的.增加初始生物量可以提高生物再生速率.再生过程中,表观苯胺的降解和矿化基本同步,中间产物处于吸附-解吸动态平衡.饱和苯胺活性炭在生物再生中,可以解除高浓度苯胺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苯胺的生物降解速率.再生平衡时再生效率与初始生物量和微生物生长状况无关,受苯胺及其中间产物的解吸速率控制.5次吸附饱和-再生平衡循环的再生效率稳定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35.
136.
系列聚氨酯偶氮发色团的合成、表征及合成路线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4种含氧偶氮发色团化合物,2-[4'-N,N-二(2-羟乙基)氨基-苯偶氮基]-6-硝基苯并噻唑(BT),4-N,N-二(2-羟乙基)氨基-4'-硝基偶氮苯(DR-19),分散红(DO-3)及双偶氮染料(3R);探讨了最佳的合成路线.用DSC,FT-IR对所合成的发色团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7.
Nitrobenzene, benzene and aniline are widely used in chemical industries as solvents and reaction interme- diates. Their discharge or leakage to the environment will result in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pose a fast and …  相似文献   
138.
以芳香小分子苯为基本原料,氯甲醚为氯甲基化试剂,无水氯化锌和无水三氯化铁为催化剂,一步合成出超高交联吸附树脂BE-CME.利用红外、元素分析和比表面积测定等方法对树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树脂BE-CME的比表面积高达812.43 m2/g,元素和红外表征结果证明,树脂BECME上还残留有部分未反应的氯甲基.对树脂BE-CME进行了二次交联反应,得到比表面积为974.37m2/g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P-BE-CME.以苯胺为吸附对象,考察了树脂BE-CME和P-BE-CME对苯胺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后交联以后的吸附性能有所提高,树脂BE-CME和P-BE-CME对苯胺的吸附能力均优于相同条件下的XAD-4.随着温度的升高,树脂的吸附量下降,说明吸附是放热的.  相似文献   
139.
测量了水介质中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分别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十二烷基磺酸(DSA)为乳化剂以及无乳化剂3种体系的苯胺聚合反应放热曲线,用热动力学理论计算其动力学数据.研究发现:1)苯胺乳液聚合反应第二阶段苯胺单体的反应级数为1级,无乳化剂时为0.7级;2)当苯胺与APS浓度比大于7∶1时,反应速率对引发剂指数大于0.5,苯胺与APS浓度比为7∶1时,反应速率对引发剂指数为0.5,为双基偶合终止反应;3)DSA为乳化剂时反应所得聚苯胺经D-樟脑-10磺酸掺杂后测其薄膜电导率为21S/cm.用光学显微镜对苯胺聚合反应进行监测发现,20℃时,DBSA与苯胺形成线状聚集体,DSA与苯胺形成片状聚集体,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40.
采用自制的GDCH-2012圆柱状颗粒催化剂,对苯胺加氢联合制备环己胺和二环己胺反应的宏观动力学进行研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催化剂分3个单层,层间用石英砂均匀间隔。在高温、低苯胺流量、低苯胺与H2摩尔比的条件下消除了外扩散的影响。在温度180~240℃、压力0.3 MPa、苯胺进料流量0.013 2~0.158 mol/h、苯胺与H2摩尔比(氢胺比)(10~20)∶1条件下测定宏观动力学的实验数据,并建立宏观反应动力学模型。以苯胺的转化率、二环己胺的收率以及N-环己基苯胺收率的残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采用Matlab软件中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估算出该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并对模型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定值吻合良好,且模型是高度适定的。通过计算还得到了氢胺比(10~20)∶1、反应温度180~240℃、不同苯胺转化率下的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