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3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苯胺在 HY和丝光沸石分子筛孔道中的电氧化聚合行为 .结果表明 ,通过控制电位氧化苯胺聚合得到单一状态的纳米聚苯胺 ;苯胺在不同分子筛孔道中电氧化聚合的电位有较大差别 ,与 HY相比 ,苯胺在 H型丝光沸石分子筛孔道中的电氧化聚合需要提高氧化电位 (大于等于 0 .40 V)  相似文献   
112.
第二松花江水中苯酚和苯胺的光降解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室外模拟实验测定了苯酚和苯胺光降解的速率常数和半寿命.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测定了苯胺在第二松花江水中光化学反应的量子产率,由此推算出其光降解半寿命的理论值,该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3.
苯胺缩聚物缓蚀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胺、乌洛托品为原料 ,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 ,以不同的配比合成了一系列的苯胺缩聚物 .用失重法研究了它们在不同的温度、不同酸浓度的介质中 ,随缓蚀剂加入量的不同 ,而对 A3钢产生不同的缓蚀效果 ,从而可以发现所合成的苯胺缩聚物具有优良的缓蚀性能 ,并得出其适宜的应用条件和用量 .  相似文献   
114.
新型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为原料,间三氟甲基苯胺为改性剂,制备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考察了环氧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与间三氟甲基苯胺的反应条件,并对反应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涂膜的吸水率由11.5%降低到8.5%,对水接触角由73°提高到78°,而且涂膜的拉伸强度从3MPa增加到8MPa,100%模量由0.57MPa提高到2.87MPa,邵氏A型硬度由54增加到81,但断裂伸长率由610%下降到300%.  相似文献   
115.
阐述了一种用易得的原料苯胺和硫醇等"一锅法"合成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新工艺,该工艺催化剂价廉易得、催化活性高,且易于分离、回收,并能循环使用;反应步骤短,操作简单,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避免了光气的使用,且反应无需溶剂,副产物是水,提高了环境友好性.  相似文献   
116.
异丁醇与环己烷是二元共沸物系,经过萃取剂的筛选,采用以苯胺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工艺分离异丁醇与环己烷,基于全年总费用(TAC)最小的原则,利用Aspen plus对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与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萃取精馏塔理论板数38块,进料位置第31块板,萃取剂用量39 kmol/h,萃取剂进料位置第9块板,回流比0.517;溶剂回收塔理论板数20块,进料位置第13块板,回流比0.246。结果表明,全年总费用比变压精馏更经济,TAC降低了31.15%。本方法可为异丁醇与环己烷的工业分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7.
采用结合浓差极化理论的Spiegler-Kedem(S-K)模型进行苯胺类化合物纳滤过程中的溶质反射系数(σ)和溶质渗透系数(Ps)的计算,研究操作压力、溶质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对苯胺类化合物反射系数的影响;另外通过空间位阻模型计算出3种纳滤膜的孔径,并与实验测定值比较,研究纳滤分离过程中的分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操作压力和溶质相对分子质量与溶质反射系数具有相关性,纳滤过程中筛分作用为其主要的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118.
(NH4)2S2O8体系聚苯胺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利用不经提纯的工业品盐酸、苯胺以及过鎏酸铵为原料,直接合成导电聚苯胺。系统研究了影响苯胺聚合及产物性能的各种因素,找出了导电聚苯胺合成的最适宜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得了收率为84%、电导率高达34.48S.cm^-1的导电聚苯胺,从而为化学法工业性放大合成导电聚苯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9.
以几种取代苯胺为原料,经过碘代反应合成相应的碘代化合物。以2,4-二氯苯胺为反应底物,重点考察了优化合成方法、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采用一氯化碘溶液进行碘化反应,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 h,产品收率达65.2%。目标产物的结构经IR、MS和NMR表征后确认。  相似文献   
120.
A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air electrode) with a high current efficiency of electro-synthesizing H2O2 using O2 in air was prepared. The several systems with air electrode as cathode of electro-synthesizing H2O2 on the reaction spot for degrading aniline in aqueous—electro-Fenton system, photo-excitation electro-H2O2 system and photo-electro-Fenton system, were developed. The rates of decomposition of H2O2 and mineralization of aniline wer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respectively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re has an excellent parallel relation between decomposition rate of H2O2 and mineralization rate of aniline. Especially, photo-electro-Fenton system, where H2O2 is decomposed the fastest, is the best system of oxidizing and degrading organic toxicants. Compared photo-electro-Fenton system with photo-Fenton system, important role is revealed in the interface of air electrode. In this paper, the mineralization mechanism of aniline in the photo-electro-Fenton system was also discussed.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0710026) and Foundation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cademy of Jiangsu Province. Biography: Cao xiao-yu (1979-), male, Master candidate, research direction: Electrochemi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