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3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203篇
系统科学   142篇
丛书文集   152篇
教育与普及   1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556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901.
组合梁几何非线性与长期效应的同步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根据建立的随转坐标系下考虑滑移组合梁单元平衡方程,结合初应变法得到组合梁收缩徐变等效节点力有限元列式.然后基于随转列式全量法,利用总体坐标系与随转坐标系下变量间转换矩阵,获得界面滑移平面组合梁单元收缩徐变与几何非线性同步考虑的实用算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可实现几何非线性与收缩徐变材料非线性算法上的分离,收缩徐变仅在随转坐标系下考虑,几何非线性通过转换矩阵考虑.最后,结合算例说明考虑滑移的组合梁几何非线性与收缩徐变之间存在着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902.
配置组合封闭箍筋叠合框架梁端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6个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配置HRB500纵筋和组合封闭箍筋的叠合混凝土框架梁端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等抗震性能以及极限承载能力.结果表明:叠合试件的叠合面和根部结合面出现开裂和滑移,其滞回曲线捏拢,耗能、极限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均小于整浇试件;叠合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为3.6~4.5;叠合试件与整浇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之比平均为0.90,但与按规范GB 50010—2010得到的计算值之比平均为1.31;达到极限承载力前,各试件的高强纵筋和斜拉破坏试件的箍筋均能受拉屈服;配箍形式和根部结合面类型对叠合试件的抗震性能和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03.
扶壁式挡墙施工简单、经济,应用广泛.但在特殊地形地貌等条件的复杂工况下,受地质及周边环境的影响,需要构建桩锚扶壁式复合式挡墙才能满足设计要求.在桩锚扶壁式复合挡墙的设计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设计理论和规范体系.本文结合某小区边坡支护设计项目的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以桩作为承载介质,使用桩锚结构提高地基承载力、抗滑移和抗倾覆能力的桩锚扶壁式复合挡墙的支挡结构.并利用极限平衡法和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桩锚扶壁式复合挡墙进行设计和数值分析,论证了桩锚扶壁式复合挡墙的结构是合理的,对今后同类工程的计算及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4.
首先综合钢筋混凝土(RC)结构中混凝土强度时变规律以及钢筋强度和截面积时变规律的现有研究成果,得到RC梁在一般大气环境下的抗弯承载力退化模型。然后根据模型梁疲劳试验数据,拟合出疲劳荷载作用下RC梁的抗弯承载力退化模型。通过引入影响系数αE,将这两个模型进行耦合,建立了一般大气环境侵袭和疲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RC梁抗弯承载力时变模型,并根据文献资料中的试验数据拟合得到αE的计算公式。利用本文模型可测算RC梁在服役期内的抗弯承载力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05.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设计方法的特殊性,本文以8度区(0.2g)抗震等级为二级的多层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研究规范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的合理性,提出以梁端实际抗震受弯承载力调整柱端弯矩的方法进行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分别以梁端地震组合弯矩和梁端实际抗震受弯承载力调整柱端弯矩设计8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OpenSees中建立其基于纤维梁柱单元的数值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动力时程分析.研究表明:按现行规范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底层柱端出铰严重,提高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可以有效地改善结构屈服机制;04规程中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偏小,规程修订时应给予适当提高,对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取值≥2.0;本文建议二级PC框架按梁端实际抗震受弯承载力调整柱端弯矩,其取值为1.4.  相似文献   
906.
强流脉冲离子束(HIPIB)使材料表面气化产生喷发等离子体从而进行薄膜生长、纳米粉的制备等工作。金属钨的熔点高,热导性好,是耐高热流密度防护层最可能的材料。为了研究金属钨在高热负荷下的响应,建立了HIPIB辐照钨靶的考虑相变的非线性热力学方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求解了靶材辐照后的二维温度场演化问题,得到了钨靶温度场的时空演化规律。当离子束流密度为100 A/cm2时,脉冲结束后束流入射中心表层约0.3μm厚的材料熔化,且熔化是从表面开始的,而后因热传导固化;脉冲结束后开始时靶材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后变得缓慢,温降的梯度在不同时刻均存在峰值,且随时间增加峰值向纵向深度处移动。  相似文献   
907.
钢框架稳定性的计算主要是柱子稳定性的计算,其中计算长度系数法避免了对结构做整体屈曲分析,因此得到广泛应用。钢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与多因素有关,体现在初始几何缺陷、荷载条件、节点连接刚度、支撑刚度、层间相互作用和二阶效应等方面。但钢框架的整体稳定判定准则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8.
摘要: 为了实现在正常交通速度20~80 km/h下的连续弯沉测量,提出了采用测量路面变形速度反演弯沉的方法.研究利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测量路面在标准载荷作用下的路面变形速度的方法和路面变形速度提取算法,结合弹性地基上的欧拉 伯努利梁理论,推导弯沉盆曲线的两参数方程,采用牛顿迭代法利用路面变形速度反演路面弯沉.基于此方法设计的原型设备已在新疆、陕西、甘肃、天津、湖北等省市进行了近8×104 km的路测实验.结果显示,数据自重复性达到95%以上;与贝克曼梁测量数据对比,数据相关性达到90%以上.该方法一次测量只需要一次采样,测量与路面曲率无关,相对于传统测量方法,其适合于高速、无损测量.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满足路网级、逐车道的路面弯沉连续、无损、高密度、高速度测量的要求,具有广阔的使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 路面; 弯沉测量; 变形速度; 弹性地基梁
中图分类号: U 418.4+3,TP 23,TP 319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909.
对虚拟战场环境中电磁信号的可视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介绍了几种通信信号和干扰信号的时域和空间域的绘制方法.重点研究了利用圆台逼近波束绘制方法和逐点计算波束表面曲线采样点绘制方法,利用OpenGL函数实现对电磁信号的空间域的绘制,实现了通信过程中多径现象的可视化绘制,并将其嵌入到Vega搭建的虚拟战场环境中.最后本文对绘制效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绘制效率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10.
结合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工作特点,在给出适用于该系统的面阵多波束实现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防冲突算法该算法采用平面阵列天线,通过数字多波束形成算法控制加权系数,将三维空间划分为多个波束方向,并同已有基于时分多址(TDMA)算法相结合,实现对在阅读器的识别范围内大量密集分布的标签进行快速准确识别的目的.此外,在实现多标签识别的同时,该算法还引入二次波束形成策略,以解决波束之间的重叠碰撞问题.实验表明,本算法可将识别效率提高6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