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些优秀的闽南习俗或提供了古代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原型,或浓缩了闽越民族的农耕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一个分支,从福建南部蔓延到广东东部、台湾、香港、澳门,辐射到东南亚各国,成为凝聚海内外闽南人的一条精神纽带。究其根,闽南习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象,具有痴迷性、人文性、传承性、口头性、稳定性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32.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部散文不仅仅是一种地域存在的命名,它更是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和精神祈向的范畴。西部散文作家饱含着一种“边陲意识”。这种边陲意识包括西部生命精神的膜拜与张扬;精神家园的皈依与探索;文化价值的消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33.
付海艳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1,(4):28-30
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结构和行为方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性格,但是这种性格特征的形成却受上古神话影响颇深,可以说,上古神话是中华民族性格形成的内在基因,时过千年却割不断两者之间延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对“武”字的“止戈为武”释义,并不能证明中国文化的“和谐”特征。实际上,由于缺乏平等、权利和协商、妥协机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充斥着暴力解决方式。暴力来源于政治失序,即不能平等协商利益分配,构建公平合理社会秩序,而视强力为解决利益冲突的最佳或最后手段。尊重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学会平等政治协商,不以暴力相胁迫,并做出相应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政治改革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5.
东岳庙在全国的传播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岳庙是泰山信仰的一大标志,历史上曾“东岳之庙,遍于天下”,其影响遍及中国本土的各个区域。若以各地东岳庙的创建、发展、影响进行分析,其庙祀传播从时间上可分为三大时段——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从空间上可分为三重地域——中原地域、江南地域、边疆地域。本文以此两条线索,对东岳庙在中国境内的传播与分布试作考察。 相似文献
36.
韩隆福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2):79-83
湖南澧县城头山稻作农耕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世界和中国史前最早的水稻田和最完整的夯土古城,把中筚民族的龙易文化和太阳崇拜、远古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向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37.
动物·图腾·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栋元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2):6-10
图腾化是产生于原始时代的一种十分奇特的化现象。图腾即为崇拜物的标志与符号。原始初民认为人与动物存在某种血缘关系,动物成为最重要的一种崇拜图腾。作为图腾崇拜的基础,动物崇拜实际上是对祖先的一种崇拜形式,故有严格的图腾禁忌。 相似文献
38.
布依族古歌《罕温与索温》属于布依族宗教经典文本"摩经"之《殡亡经》中的一部分,由兄弟夺权和射日洪水两部分故事组成。古歌中出现鱼、龙和太阳等众多文化意象,体现了布依族远古社会这些文化意象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阶级社会建立后宗法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39.
40.
观音在大理地区受到广泛崇拜。在《白国因由》,“莲池会”经以及民间传说中都有观音形象出现。本通过对这些观音形象的分析,得出在白族民间信仰中,观音不单只是佛教意义上的神,更加是体现了白族人民审美观念、道德观念并与大理农耕化紧密结合的一尊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