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0篇
系统科学   37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2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41.
考虑柔性基础下不排水桩复合地基中桩–土非等应变特性,推导出变荷载下不排水桩复合地基桩间土平均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控制微分方程和求解条件。通过函数变换,基于变荷载下天然地基一维固结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固结解析解,包括复合地基和桩间土中的平均超静孔隙水压力解答和复合地基整体平均固结度解答。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验证了固结解析解的合理性,并与现有的固结度解析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固结度解析解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较为吻合,计算精度高于现有的固结计算模型。采用基于等应变假设的固结计算模型分析路堤下不排水桩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计算结果偏大。  相似文献   
242.
电磁振动水平是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为了有效抑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振动,文中首先建立了转子永磁体磁动势、定子绕组电流磁动势与定子齿槽相互作用产生的径向电磁力的解析分析模型。然后建立了电机的变参数矢量控制系统的场路耦合联合分析模型,以一台11 kW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为样机,利用机械阻抗法得到了电机主要低阶电磁力产生的电磁振动噪声频谱,确定了对电机电磁振动起主要作用的低阶电磁力的频率。最后利用遗传-蚁群算法,研究了通过优化电机的定子齿槽参数有效削弱具有上述频率的低阶电磁力,从而有效抑制电机的电磁振动。结果显示,利用文中方法确定的定子齿槽参数能有效抑制电机的电磁振动,并且对电机的运行性能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43.
栅极组件是离子推力器的核心部件,其所包含的多层栅极结构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热变形,导致栅极间距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离子推力器的工作性能及寿命。为了实现栅极结构在实际工况下热变形的非接触测量与评估,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摄像测量的栅极变形观测方法,评价了不同图像分析方法(灰度重心法、圆拟合法、灰度匹配法)对变形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度匹配方法观测精度高,环境适应性好;同时,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栅极热变形环境模拟与变形测量系统,可实现高温、通水、通气环境下变形的高精度观测。最后,对环境箱通水通气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二者均会对测量精度造成影响,通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大于通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4.
为了有效提高实景三维模型反映各类型地理要素的准确度和精细度以充分支撑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工作,本文首先将当前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重建后的三维模型中存在的模型缺陷系统性分为四大类型,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随后,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关键技术:一是基于连通性和欧氏距离聚类的交互式悬浮物去除,利用图割理论和随机一致性抽样算法识别和删除悬浮物;二是基于图割理论的水面半自动整平,在利用Grabcut算法提取水面区域的同时为其赋予统一高程以实现水面的平整;三是基于深度网络模型的水体纹理inpainting填充,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对抗训练以获得水体纹理的特征和结构从而实现水体缺失纹理的修复。最后,本文利用湖北省宜昌市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修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各项关键技术能够有效修复三维模型缺陷,从而使实景三维模型具备更精细的地理实体和地理景观还原度。  相似文献   
245.
根据损伤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建立了计及剪切变形效应的具有损伤的线弹性梁的静、动力学行为分析的数学模型.在平面静态情况下,对问题进行了解耦,得到了挠度、转角和损伤分别满足的微分方程,并得到了通解.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得到了挠度、转角和损伤的解析表达式.作为数值算例,给出了在均布载荷作用下的挠度、转角和损伤曲线,考察了损伤对梁的力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6.
沼气系统的投资优化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建立沼气系统建设的决策模型和最优年度投资计划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和MATLAB软件计算出了2006年至2010年各片区的投资以及建造一个绿色大庆所需的时间和需投入的最低资金。  相似文献   
247.
构建了环境特性、节能率、技术成熟度、经济性四项评价指标,分煤炭燃烧前、中、后三种不同情况,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对各种洁净煤技术进行了经济技术综合评判,并由此得出了洁净煤技术发展序列.  相似文献   
248.
Clothing manufacturers' direct investment and joint ventures in developing regions have seen to grow rapidly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Non-optimized selection can contribute to adverse effects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lants on aspects of productivity, manufacturing and logistics cost. Selection of proper plant location is thus crucial.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to sites location are based on the factors and their weights. However, determining the weight of each factor is very difficult and time consuming. While the situation is changed, all the work must be redone again.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decision-making system on clothing plant location for Hoog Kong clothing manufacturer. The proposed system utilize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ctors and the suitability index of candidate sites. Firstly, the factors are stratified using the 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FAHP) by review the related references and interviewing the experts. Secondly, the corresponding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the experts by questionnaire and the related government publication. Finally, the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with error backpropagation(EBP) learning algorithm is trained and applied to make deci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ystem performs well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adaptability and plasticity.  相似文献   
249.
250.
区域集群创新:一个基于生成式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集群创新是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它不同于传统上创新主体限于单个机构或个人,创新过程以单一线性为主的模式,有着更为复杂的实现机制。本文依创新本身的生成逻辑,构建了一个综合性分析框架。区域集群主体基于丰富的地理、社会和行业接近性所生成的互动网络是创新产生的基础,它纾解了主体间知识转移的障碍,使集群整体层面呈现出协同进化特征,而个体关系层面的竞争和合作催生了创新的“涨落”效应,由此推动了创新的不断生成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