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二醇、环氧氯丙烷、烷基叔胺和五氧化二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对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两性特征、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等物化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22.
新型芳基烷磺酸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苯基十四烷基磺酸钠(Sodium phenyltetracane sulfonate,SPTS)、苯基双十四烷基二磺酸钠(Sodium phenylditetracane disulfonate,SDDS)和十二烷苯基十四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phenyltetracane sulfonate,SDPS)3种芳基烷磺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化性能。以α-十四烯烃磺酸(α-tetracenesulfonic acid,C14-AOS acid)和苯为原料,在150℃反应6h制得苯基十四烷基磺酸,经中和、纯化和干燥得苯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利用苯基十四烷基磺酸在150℃左右继续与α-十四烯烃磺酸常压反应6h制得苯基双十四烷基二磺酸,经中和、纯化和干燥得苯基双十四烷基二磺酸钠;以十二烷基苯和α-十四烯烃磺酸为原料,在180℃反应6h制得十二烷苯基十四烷基磺酸,经中和、纯化和干燥得十二烷苯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对产品的表面性能、泡沫、乳化及硬水稳定性测定表明,3种芳基烷磺酸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尤其是苯基双十四烷基二磺酸钠。  相似文献   
123.
采用复合引发体系,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酸(Poly-AM-DMDAAC-AA,简称PADA).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合成条件对絮凝性能的影响.当聚合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6h、nAA∶nAM∶nDMDAAC=1∶2∶1、ω(AIBN)=0.025‰时所合成的PADA絮凝效果最好.通过红外分析证明得到了预期的目标产物.考察了PADA作为助凝剂对模拟三元复合驱油田采出污水的絮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絮凝温度为50℃,PADA与PAC复配絮凝效果最佳,最佳加剂量为10mg·L-1,污水处理后透光率最高可达到94.1%,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助凝剂.  相似文献   
124.
第三组分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液/固界面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碱,盐和其他表面活性剂等第三组分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松木钠在液/固界面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用经验式或非均匀表面两阶段吸附等温方程式关联,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良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5.
在比较了阴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与电滤灰对亚甲基-二-β-萘-[4]磺酸钠和C12-14烷基磺酸钠吸附效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电滤灰对磺酸盐吸附行为;并对其吸附机理作了探讨,从理论上证明电滤灰是磺酸盐的较好固体吸附剂。  相似文献   
126.
采用热水洗涤法处理龙口页岩油泥。利用纯水清洗页岩油泥,考察液固比、搅拌频率、清洗温度、清洗时间对油回收的影响,确定纯水清洗的最佳工况。经过试剂筛选、复配,确定试剂配方为OP-10:Na2SiO3=1:3。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况,试验结果表明:温度70 ℃,搅拌频率330 r/min,清洗时间30 min,液固比为5:1,OP-10:Na2SiO3=1:3的浓度为6.0 g/L,含油率为60.31%的页岩油泥经过热化学法清洗后,残油率为2.84%。通过比较极差的大小,各因素对清洗效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试剂浓度>温度>液固比>搅拌频率。由SEM分析可知,清洗过程会对油泥的微观形貌产生一定得影响。试剂Na2SiO3清洗后油泥呈现网状沟壑结构,其分散程度和比表面积均有增加。在清洗试验后,清洗液可以循环使用,剩余的油泥渣制作成砖,进而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27.
使用滴涂的方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NTs)修饰电极(MWNTs/GCE),并利用循环伏安法在该电极表面沉积普鲁士蓝(PB),从而得到普鲁士蓝-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PB/MWNTs/GCE),相对于相同条件下在裸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的PB修饰电极,该电极表现出更优良的电化学性质。通过使用不同性质的表面活性剂对MWNTs进行分散,制备了系列MWNTs基PB修饰电极,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PB复合修饰电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提高了PB/MWNTs/GCE基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的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28.
以工业一级对壬基酚(简称NP)与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了1种阳离子沥青乳化剂,4种两性沥青乳化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验证了最终产物的结构;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反应产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利用合成的沥青乳化剂制备出乳化沥青,并对乳化沥青的乳化效果、储存稳定性、拌和稳定度、标准黏度、沥青含量、筛上残留物、与粗集料的裹附性等项目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4种沥青乳化剂的乳化效果较好,其中1种可以作为中裂型沥青乳化剂使用,另外3种可以作为慢裂型沥青乳化剂使用.  相似文献   
129.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考察2-羟基-3,5-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气界面形成单层膜的过程,通过体系各组分的密度分布分析单层膜的形态,采用径向分布函数和氢键分布考察含有羟基的极性基在界面处的吸附构型,并根据转动时间相关函数对双疏水链的吸附构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羟基的存在减弱了极性基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增加了分子的饱和吸附量;两条烷烃链具有不同的界面吸附构型,烷烃链间的叠加缠绕增强了溶剂对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力作用。  相似文献   
130.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烷基磺酸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能在水溶液中通过超声震荡形成具有分子有序组合体形式的单室囊泡。对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总浓度、两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比以及混合体系中烷基磺酸盐的碳链长度对囊泡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