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41篇
综合类   1042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测定不同温度、转速、酒精浓度、接种量条件下醋酸菌在梨渣为主的半固体培养基中的产酸量,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醋酸菌生长条件.结果表明:醋酸菌较佳发酵条件为转速136 r.min-1,温度32℃,梨渣量28%,乙醇体积分数3.6%,接种量4.0%.  相似文献   
132.
为有效探究海洋新型天然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纯培养分离方法分析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检测纯培养菌株的抗菌活性,通过PCR扩增法筛选基因组中含有7种功能基因的阳性菌株。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海洋沉积物中检测到1407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物种丰度最高,其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纯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出278株菌,分布在3门5纲16目24科31属,其中YIM 150853为1个潜在新分离单元。生物活性评估实验表明,76.34%的纯培养菌株至少对1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其中链霉菌YIM 150601、YIM 150634抑菌谱广、抑菌活性强,放线菌的功能基因检出率高于非放线菌。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中蕴藏着丰富的细菌资源,纯培养菌株具有抗菌及合成生物活性产物的潜力,是开发新型天然产物的新菌源。  相似文献   
133.
为了探讨同种光敏剂对肿瘤细胞及耐药细菌的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效果,体外选取了金黄色葡萄球耐药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及结肠癌细胞(CT-26),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MRSA及CT-26对半乳糖酞菁类光敏剂T1的吞噬,四甲基偶氮唑蓝染色法(MTT法)和菌落计数法检测T1对CT-26细胞和MRSA的光反应及暗反应浓度曲线;结果发现CT-26细胞及MRSA对T1吸收迅速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T1介导的PDT对CT-26细胞和MRSA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也显示T1在CT-26细胞和MRSA内都有很强的荧光信号.T1介导的PDT能明显抑制MRSA及CT-26细胞的增殖,未来有可能成为一种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肿瘤的新方法,为PDT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4.
目的从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根际土壤中分离和鉴定有效解磷菌(PSB),并研究其在溶磷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5.
一种分离纯化厌氧细菌的新方法——平皿夹层厌氧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结合常规好氧细菌和严格厌氧细菌分离纯化方法的优点,设计了一种稳妥简便、快速灵活、能有效克服操作中可能带来的污染,且适合分离各种类型严格厌氧细菌及兼性厌氧细菌的新方法———平皿夹层厌氧法。并将之成功地运用于硫酸盐还原细菌(严格厌氧)和脱氮硫杆菌(兼性厌氧)菌株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36.
以生物体作为模板制备微纳米材料是一种融合了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而发展起来的制备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新方法.大部分生物模板具有廉价易得、环保无毒等优点.使用乳酸菌种属中的嗜热链球菌作为模板,以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制备了银微球.扫描电镜测试表明银微球直径约为0.882.0μm.改变反应条件可以调控所制备的银微球的大小.循环伏安分析表明使用银微球修饰的玻碳电极对对苯二酚具有电催化作用,有利于对苯二酚的检测,且直径较小的银微球对对苯二酚的检测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137.
结合形态学和16S rRNA 基因测序的方法,对一株溶藻细菌 M T22进行菌种鉴定.结果显示, M T22菌体呈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产芽孢.在LB平板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圆形.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序列同源性达99%.  相似文献   
138.
为探讨光合细菌固定化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比较了光合细菌的5种不同固定化方法及其特性,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菌藻共同培养,通过试验研究了固定化后的光合细菌与游离光合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差异并确定了固定化光合细菌的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采用沸石、碳酸钙和海藻酸钠混合包埋光合细菌的固定化方法最佳;固定化光合细菌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显著,为83.55%,而相同量的游离光合细菌的抑制作用只有26.81%;最佳固定化光合细菌投加量为36 g / L。  相似文献   
139.
厌氧条件下硫酸盐废水中硫化物生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模拟废水进行实验,研究了硫酸盐转化为硫化物的条件,包括厌氧环境中有菌和无菌情况下硫酸盐(SO42-)的浓度,反应时间,pH和温度对转化结果的影响,以出水硫化物的生成量为测定指标.得出结论:废水中硫酸盐含量为1 500 mg·L-1,时间36 h,pH介于6.8~7.0,温度在30~35℃之间,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的生长活性较高,硫化物的生成量最大,为14.6 mg·L-1.  相似文献   
140.
【目的】研究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共生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柳珊瑚A.caerulea共生菌B.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共生细菌B.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分离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脯-甘)二肽(1)、环(S-脯-R-亮)二肽(2)、胸苷(3)、尿苷(4)、原儿茶酸(5)、3-Furancarboxylic acid-5-(hydroxmenthy)-Furan(6)。【结论】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该种细菌中分离得到,丰富了柳珊瑚共生菌B.methylotrophicus的化学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