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稠油蒸汽泡沫驱油过程中流体力学性能的认识,在油藏压力7.60 MPa下,利用高温高压流变仪测得了不同条件下稠油蒸汽泡沫共混体系的流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稠油蒸汽泡沫驱油体系均为假塑性流体,其流变方程能很好地关联幂律模型;随蒸汽相饱和度和泡沫剂浓度升高,体系表观黏度增大;随蒸汽干度和温度升高,体系表观黏度降低;在低剪切速率时,表观黏度和温度关系满足Arrhenius方程,随着剪切速率增大,表观黏度和温度关系逐渐偏离Arrhenius方程;黏流活化能的绝对值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在低剪切速率时,表观黏度对于温度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162.
1470年以来广东地区降水量的定量重建及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500年旱涝等级资料结合实测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重建了1470年以来广东地区的降水量序列.文中介绍了定量重建历史时期降水量序列的方法及其可行性、可靠性,并对重建序列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表明,针对历史时期降水量重建而提出的相关-聚类-赋值法能够较有效地对历史时期的降水量进行定量重建.1470年以来广东地区主要经历了13次降水量转变时期,1860年以来降水量虽然一直在起伏中波动,但总的来说以负距平为主.周期分析揭示了广东地区的降水量变化具有5~7年、11年、19~22年以及53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其中某些周期可能与太阳活动以及海-气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3.
从研究食用菌失水规律入手,着重分析了食用菌中的水分性质及其干燥机理、影响干燥作用的因素,并结合研究和生产实际,介绍了几种香菇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64.
利用地震观测台阵中相邻台站间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随时间的偏移的特性,考虑参考互相关函数、噪声源变化、反演方法和数据误差的影响,给出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的密集台阵时钟偏差分析及其误差评价方法。对盐源短周期地震观测密集台阵的单台时钟偏差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的时钟偏差分析方法可以给出连续的单台时钟偏差,并能够筛选出有明显时钟偏差的台站及偏差出现的时段。该台阵的209个台站中,有17个台站在观测期内出现大于1 s的时钟偏差,可能与仪器数据采集装置的硬件或软件故障有关。  相似文献   
165.
为了消除有限容量演算中的强干扰和控制资源的移动,改进了该演算的某些原语,提出了一种新的演算——安全有限容量演算。在新演算中,调整了2个能力,增加了3个能力(相当于动作)和2个余能力(余动作),并改进相应的归约语义,给出了安全有限容量演算的类型系统。该类型系统控制灰箱的移动性和线程数,并保证在计算过程中灰箱所拥有的资源数被静态地保持在其资源数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6.
为了研究桥梁声发射检测中的噪音特征,并得到相应的除噪方法,在一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公路桥的箱梁内部进行了声发射试验.通过对环境噪音声发射信号的波形图分析、参数关联分析、以及声发射源平面定位时定位组传感器所接收信号的逻辑分析,得到了环境噪音声发射信号的基本特征,并总结了相应的除噪方法.研究表明,通过设置合适的采集门槛以及采集频率范围,可以达到很好的除噪效果,另外,在进行声发射源定位时,利用声发射信号参数的逻辑关系分析,可以进一步滤除已经形成事件的环境噪音,同时,对定位图进行聚类,可以使聚类中心更趋于声发射源.  相似文献   
167.
A copper-doped silica composite aerogel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prepared using a sol-gel method at ambient pressure. A drying control chemical additive (DCCA) N,N-dimethylformamide (DMF) was introduced to the composite sol of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TEOS) and copper nitrate (Cu(NO3)2·3H2O) during the synthesizing proc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Cu loading, catalyst concentration and heat treatment on the structure of copper-doped silica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btained aerogel particles we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The pore diameter was in a range of 2 to 15 nm. Heavier Cu loading benefited the formation of CuO crystalline, and reduce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diameter. When the catalyst concentration was high, the aggregation of Si-O network was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t. The composite aerogel exhibited a good thermal stability after the heat treatment at high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68.
以常见的引发(EBiB)和催化体系(CuBr/Bpy)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室温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对聚合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研究了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对聚合物化学结构进行了验证并进行了扩链,结果表明聚合符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169.
围压条件下井底环空循环吸入式粒子射流破岩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井底环空循环吸入式粒子射流钻井是解决硬地层破岩钻井效率低下的有效途径。采用所研制的井底围压试验装置,试验探索井底环空循环吸入式粒子射流破岩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的增大,粒子射流破岩效率逐渐减小;随着射流压力、粒子直径和硬度的增大,粒子射流破岩效率逐渐增大;随着喷距和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大,射流破岩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井底环空循环吸入式粒子射流高效破岩钻井方法确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0.
Gold reactor pyrolysis system is used to model the gas formation from the Upper Paleozoic coal measures and the results show coal-derived gas characterized with δ13C1 of-33.46‰, δ13C2 of-23.1‰, dryness(C1/C1-4) 85.6%. And then, effects of the post-genetic processes on coal- derived gas are analyzed in turn: (i) About 27% coal-derived gases constituted with more methane are calculated to be lost during diffusion. The residual in reservoir are characterized with almost the same compositions as the original, which suggests faint influence by diffusion (the residual, δ13C1 of -32.78‰, δ13C2 of-23.1‰, C1/C1-4 83%); (ii) Water washing made about 8% coal-formed gases lost and their components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s are stable; (iii) In the final, it is speculated that primary migration makes much more wet gas (C2-4) leave in coal measures. The variance of gas dryness induced by this factor is estimated to be about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