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86篇 |
免费 | 193篇 |
国内免费 | 26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84篇 |
丛书文集 | 81篇 |
教育与普及 | 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8篇 |
现状及发展 | 25篇 |
综合类 | 3931篇 |
自然研究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131篇 |
2014年 | 214篇 |
2013年 | 162篇 |
2012年 | 248篇 |
2011年 | 256篇 |
2010年 | 174篇 |
2009年 | 204篇 |
2008年 | 225篇 |
2007年 | 296篇 |
2006年 | 257篇 |
2005年 | 235篇 |
2004年 | 240篇 |
2003年 | 181篇 |
2002年 | 141篇 |
2001年 | 125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81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等分析研究了6063铝合金表面点状凸起物的表面形貌及成分.结果表明,这种点状凸起物主要是由大量聚集的碳化硅颗粒以及少量的游离硅组成,碳化硅颗粒硬度较大,不易加工,从而造成铝合金表面异常. 相似文献
102.
聚类分析法在学生成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建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
聚类分析是将统计方法引入到分类学中产生的一个重要分枝。按成绩对学生群体进行评估分类,是对学生因材施教、奖优汰劣的重要依据,也是在就业市场中衡量学生的砝码。用聚类分析法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估,使分类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103.
为了加快荣昌夏布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使荣昌夏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通过问卷调查,从销售、生产模式、小微企业、种植农户等方面分析荣昌夏布产业的现状,指出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兴业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发展面临的挑战.并从统一思想、转变职能、培育与培训夏布传承人、编制人员、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品牌建设、苎麻种植、招商引资等七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4.
聚类分析是一种寻求客观分类的方法,它是多元统计分析中三大实用方法之一。本文首先对聚类分析的各种算法进行分类与介绍;然后总结了聚类分析在经济、生物、电子商务、保险等方面的一些应用,并对两类应用较广泛的聚类算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结合SPSS软件,分别运用系统聚类法和 K-均值聚类法对我国31个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发现二者分类结果相同,且与我国现阶段各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5.
李曼安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261-264
分别测量了在阻挡型和多孔型电解质溶液中,铝阳极的恒电压和恒电流极化曲线.根据铝阳极极化曲线的特点,讨论铝在阳极氧化过程中有关阻挡层的形成、部分溶解,以及转化为多孔层等过程与极化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提出了在低极化电压或电流下,孔胚按“慢少成孔”机理在高极化电压或电流下按“快多成孔”机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6.
107.
研究不可逆的多组分的集团聚集动力学方程,分别求出了凝结核Kip,jq= 1(常数)和Kip,jq,ld= 1(常数)动力学方程的精确解,并讨论了它们的长时渐进行为,得到了描述集团平均大小的标度指数γ 相似文献
108.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中存在的模糊地名匹配问题,研究了空间数据挖掘方法中聚类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基于串行表示(Clusfering Using REpresentatire,CURE)聚类方法的模糊地名匹配模型和算法.最后以广州市电子地图为例,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证明采用该算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空间信息的检索速度和模糊地名匹配效率. 相似文献
109.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uzzy C-means 简称FCM)和层次聚类算法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聚类算法.由于FCM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并且需要人为确定聚类类别数,这样收敛结果易陷入局部最优解.通过对这两种聚类算法的分析,首先对传统的凝聚层次聚类算法提出了改进,然后用改进的凝聚层次聚类算法得到最佳聚类数和初始聚类中心,最后用FCM算法进行再次聚类,以此得到更好的聚类结果并且减少了执行时间和迭代次数.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