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95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以KOH为改性剂,利用渣碱共熔反应对攀钢含钛电炉熔分渣进行改性处理,成功地将炉渣中Ti元素从原来的重钛酸镁选择性地富集到偏钛酸钾中,同时渣中镁铝尖晶石和镁橄榄石转化为易溶于水的铝酸盐和硅酸盐.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共熔反应中煅烧温度、渣碱比(含钛电炉熔分渣的质量与KOH质量之比)、保温时间等对Ti元素迁移富集和镁铝尖晶石转化的影响.当渣碱比为1:2.1、煅烧温度700℃及保温时间1 h时,生成的偏钛酸钾衍射峰达到最强,镁铝尖晶石的衍射峰最弱,有效地实现了Ti元素的选择性富集及镁铝尖晶石的物相转化.实验证实了较高K/Ti比( K2 O与TiO2的摩尔比)是生成偏钛酸钾的主要原因.以最佳碱熔条件下得到的共熔渣为原料,经过后续处理,在850℃的条件下合成了六钛酸钾纳米晶须.  相似文献   
42.
采用天然露头岩心进行驱油物理模拟,研究三元复合体系在地层中不同运移距离下的界面张力以及化学剂损失规律。结果表明:二类油层中复合体系的各组分损失严重,表面活性剂在运移前20%距离后即损失了80%,此时碱、聚合物的损失率也达到23%和12%;复合体系运移全程距离后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的损失率分别达到了92%、42.8%和31%,损失量都较为显著。复合体系的化学剂主要损失在注入井附近地层中,且这部分损失主要为"无效损耗",对采收率的贡献值有限。化学剂的损失导致复合驱的驱油效果也逐步降低。复合体系的超低界面张力实际的有效作用距离仅为前20%距离,因而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十分有限,而对20%井距之后的水驱残余油的进一步启动则是三元复合驱发展的潜力方向。  相似文献   
43.
利用正交回归试验设计方法研究Phanerochaete chrysosprium选择性降解麦草原料木素的营养条件,初步探讨了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对白腐菌选择性指数的影响,提出优化条件。实验发现菌处理麦草原料洗脱液的A205吸收值与降解后木素失重线性相关(R=0.9776),可为白腐菌处理纤维原料效果的快速评估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4.
不同添加剂对石膏模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分别以聚乙烯醇 (PVA )、聚乙烯醇缩甲醛 (PVF)和甲基纤维素 (MC)为添加剂对石膏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添加剂的加入均可使石膏模型的强度增大 ,在聚乙烯醇和甲基纤维素的加入量为 0 .3%时 ,石膏模型的抗折强度最大 ;添加剂使石膏的凝结时间略有延长 ,添加剂的加入使石膏模型的吸浆厚度略有减小 ;添加剂的加入均能提高石膏模型的耐碱蚀能力。  相似文献   
45.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拉曼和红外光谱研究系列羟基苯基卟啉在碱体系中的性质.结果表明,碱与羟基苯基卟啉周边的羟基发生反应形成盐,而与卟啉中心环上的H没有相互作用,说明羟基苯基卟啉分子的中心环比较稳定,电荷主要分布在周边meso-位的取代基上,该位置易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46.
碱金属对高炉内焦炭的破坏大多通过研究碱金属碳酸盐对焦炭气化反应的影响,从而得出钾、钠破坏性相近,在控制碱金属入炉时也基本不对二者进行区分;但高炉调研表明在碱金属富集明显加剧的区域碱金属碳酸盐已分解且焦炭中钾含量均大于钠.本文通过热力学计算得知在碱富集区域碱金属主要以单质蒸气而非碳酸盐或氧化物形式存在,据此设计了模拟此区域有无CO2时钾、钠单质蒸气在焦炭上的自主吸附和破坏实验,结合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钾蒸气和焦炭中灰分大量结合形成钾霞石后体积膨胀、裂纹扩展导致碱金属富集区域钾在焦炭上的吸附和破坏能力均远大于钠,因此建议尽量采用低灰分焦炭并严格控制入炉钾负荷.进一步研究体系中不同钾蒸气含量对气化反应的影响规律,得出当钾蒸气与焦炭的气固质量比率超过3%后焦炭反应性陡升.依据碱金属富集区域钾、钠在焦炭上的不同吸附和破坏性,建立了钾、钠各自入炉上限及总量上限的量化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47.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对碱金属离子在汞金属界面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选取汞金属界面的3个典型的位置(空穴、桥位和顶点),采用MP2方法计算得到Li+、Na+、K+3种离子在汞表面不同位置的吸附能.结果 表明:3种金属离子都是在空穴位置有较大的吸附能,然后是桥位和顶点位置;对于平衡结构,从Li+到Na+和K+,随着离子半径的增...  相似文献   
48.
文中研究一种新型纳滤膜对大孔树脂再生废碱液的过滤纯化作用。工业废碱的碱含量为2%-3%,COD在5000-10000mg/L之间,透光度为10%以下。通过S-357纳滤膜,可回收用于树脂再生的稀碱液。稀碱液的碱含量为2%,COD在400mg/L以下,透光度接近100%。纳虑过滤过程通量稳定,简单的化学清洗可恢复通量。  相似文献   
49.
利用热重分析仪和居里点裂解-气相质谱联用仪进行纤维素和木质素共热解实验,研究纤维素和木质素共热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热解产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纤维素与木质素共热解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与热解温度和混合比例具有一定相关性.纤维素质量分数较低(30%)时,木质素和纤维素共热解时促进残渣的形成,而抑制了气相产物的形成,并提高了酚的相对产率;纤维素质量分数较高(70%)时,木质素和纤维素在共热解过程中相互促进,抑制了固体残渣的形成和非芳基化合物的形成.在低温区(200~320℃),木质素易活化产生小分子,与纤维素共热解时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加速了热失重过程;在高温区,纤维素与木质素共热解促进了残渣的形成,抑制了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50.
为提高N-亚硝胺的相关检测效率,建立了碱处理结合盐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SADLLM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检测即食鱼制品中7种N-亚硝胺的新方法。样品经氢氧化钡溶液热处理,转移目标物至水溶液中,在辅助盐硫酸钠近饱和条件下,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进行SADLLME,应用GC-MS/MS进行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10~0.19μg/kg, 定量限为0.28~0.56μg/kg;加标水平为1、5、10μg/kg时,加标回收率为79.19%~117.40%,相对标准偏差为1.06%~10.30%。结果表明:此方法灵敏、可靠,选择性好,样品前处理简单,能够满足相关食品中N-亚硝胺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