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90篇
丛书文集   90篇
教育与普及   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4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330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合理利用技术壁垒,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技术保护体系,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  相似文献   
22.
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其本质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艺术掌握方式,是目的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毛泽东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生命力,它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和创新的重要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3.
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的范畴,更是一个社会的范畴,是经济、政治、化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整体。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这是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深化。对小康社会更进一步的认识,将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24.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高职教育生存发展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了面对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高职院校只有面向社会办学,增强使命感和危机感,通过构建面向信息化社会的教育理念建构具有特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模式,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走特色办学之路,才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25.
思辨援引高层观念作为创造思维的出发点和孕育新思想的观念母体,并紧紧依靠逻辑的拐杖;创造想象为观念(高层观念、创造观念、创生观念)与经验事实的结合提供形象推理模型,二者互补构成科学创造思维的实质程序和基本思维形式。左脑思维与右脑思维互补、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互补、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互补等等不足以成为创造的基本思维形式,而只能算是某种思维方法或创造技法,原因在于它们是彼此分离的历时互补,在于它们不关注创造内容之运动。  相似文献   
26.
用人本思想管理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了管理学中的人本管理原则,阐述了人本思想和人本管理的内涵,并论述了运用人本管理思想管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现实意义及其具体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27.
儒道两家在生态环境伦理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本文通过对儒道两家经典生态伦理思想的探讨和挖掘,对于如何看待生态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保护观和利用观,启发人们对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考,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杜甫旅居成都期间,作有《漫兴》、《漫成》等诗,诗中颇见作者的散漫之态。这些挥笔立就的“漫作”,与杜甫前期作品风格迥异,反映了他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精神风貌。这些看似闲散的诗歌,在内容上是有寄寓的,并非前人所述的“慵懒”之作。就表达手法而言,这些“散漫”而成之作,恰是杜诗艺术上日臻成熟,老成浑厚,运笔挥洒自由的佐证。  相似文献   
29.
人类发现自身陷入一种境地,在那里似乎没有真正意义的途径使我们从围绕自身的技术型企业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走向生态纪元的社会。很多社团近期已经热心于进入一个生态社会并在一些领域采取行动,这些领域便是新故事、生物区域主义以及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阐述和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及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和特点,揭示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性,提出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