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48篇
系统科学   23篇
丛书文集   86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268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西服饰体现了各自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我国以儒道为基础而形成的主流哲学和美学思想,使我国的服饰在造型上强调和谐、对称、统一、平面裁剪的表现手法,服饰图案精致细腻,色彩淡雅柔和。西方崇尚人体美,在塑型美学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着重表现人体美的立体裁剪服饰,以抽象的形式美追求外在造型的视觉舒适性,表现出非对称性和不协调性的造型方法,色彩丰富,对比强烈。当今,我们应把中西方服饰形态文化和造型观念进行比较使之相互融合互补,力求运用简单的形式语言,在服饰造型设计上表现出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2.
从消费者接受角度看商标名称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霞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8):137-14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商标的翻译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商标好坏与一个产品能否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消费者接受角度来看,汉英之间商品名称的翻译,主要应从文化、美感和产品性能三个方面来考虑。满足了这三个条件的商品名称翻译才能称为好的翻译。  相似文献   
63.
在生活之外去寻求一种超然的美还是从生活当中去发掘实在的美,这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与审美现代性的一个分水岭。将审美理想视为人生理想的候补,即把美视为存在于世俗生活之外的更高贵的东西,这种从与生活疏离甚至对立的角度来张扬所谓纯粹美的观念,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的固疾。在现代性的视野中如若还不加区别地一味褒扬这种传统士大夫的审美观,并美之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反省的。  相似文献   
64.
提出了一种在变光照条件下进行彩色图像分割和目标跟踪的方法 .通过在色度、饱和度、亮度HSI(hue ,satura tion ,illumination)空间自组织非监督地进行颜色聚类 ,使用增加、削减和融合聚类的方法 ,寻找适当的聚类数量 ,使目标跟踪更加精确 .该方法基于模糊自适应谐振理论 (fuzzyadaptiveresonancetheory ,FuzzyART) ,具有在线升级目标颜色模型的能力 ,可以克服环境光线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在复杂背景和变光照条件下的目标跟踪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相似文献   
65.
测定了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R)与β-环糊精(β-CD)及单[2-氧-(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相互作用的电子自旋共振谱(ESR),计算了波谱参数.结果表明,自由基与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用后,其超精细分裂常数αN值及旋转相关时间τC都有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66.
上个世纪的亚洲美学家们往往依据西方美学传统的基本模式来考察各种美学问题;但实际上,亚洲各国也有自己的与西方不同的美学传统。通过对中西美学传统的比较性考察,探讨中国美学在21世纪人类美学的总体发展中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从中国美学的视点看,美不仅在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具有单纯审美的意义,而且更在人的存在自身中具有形而上的意义;人不仅是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创造者,而且首先是人自身美的存在的创造者。事实上,只有当人自身的存在首先在形而上的意义上达到了美的层面时,人才有可能一方面在外部世界中创造出审美的对象,另一方面在内心世界中形成审美的心理。中国美学的这一洞见无疑能够大大扩展21世纪人类美学的理论视界和研究内容,使其超出西方美学传统的有限观念,甚至将其提升到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层面,从而使其对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7.
现实生活向艺术文本的生成--美学源构关系的发生及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是文艺美学的基本问题。就艺术创作来说 ,艺术源于现实、贴近生活的特点决定了艺术文本的生成离不开现实生活 ,但这一过程绝非传统的再现 /表现理论那样简单。在当代文化视野和理论背景上 ,揭示艺术与现实之间源构关系的真实存在 ,将有利于避免固有的美学观念和方法所造成的在艺术的本体及创作等理解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68.
新历史小说在审美取向上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具有相当的趋同性,尤其体现在历史深度模式削平、主体的退隐或消解、反讽和戏仿的艺术策略等方面。但中国的文化背景决定了新历史小说只能有限地接纳或"误读"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因此,新历史小说的审美取向只是接受后现代的浅层性特征。  相似文献   
69.
李清照是位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词人 ,综观她的词 ,我们不难发现 ,“美”是她词创作的灵魂。本文将从个性美、愁情美、情操美三个方面来论述李清照词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0.
艺术院校公共课教学的美育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华 《洛阳大学学报》2004,19(1):127-128
从艺术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谈起,引入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德智体教育的关系,认为审美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应加强艺术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并把审美教育贯穿于德智体教育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