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2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文章评述了文艺的"主观倾向"论、"客观倾向"论和"主客观倾向统一"论的利弊得失,探讨了文艺倾向性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72.
徒手体操是学生健身的手段,作为体育课教学的“前奏”,它也直接影响体育课教学的进程和效果.通过徒手体操动作的姿态、速度、力度的三要素分析表明,姿态是影响动作美感的最基本要素,而速度和力度表现出的动作节奏和韵律及其内在的表现力则是影响动作美感的较高层次的要素.徒手体操练习对学生形成正确姿势、提高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陈献章、庄昶等人选择拒仕,目的是试图以自己的行为方式引起士人对人生终极价值失落的关注。他们的这种人生态度与他们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陈献章、庄昶提倡主静之学具有许多层面,本文主要分析了他们的思想与濂、洛之学的渊源关系。他们通过对宋儒的主静传统和“孔、颜之乐”的再发现,以重建儒学的真精神。但是,陈献章、庄昶的思想与现实存有许多矛盾,故他们不得不通过审美以安顿自我的生命。  相似文献   
74.
后现代美学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后现代美学转向之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人的异化现阶段,与文化消费主义结合着,把大量与非人化联系的非审美的东西掩埋于过多透支的欢愉之中.与之相关的身体美学同样呈分裂状态,人的身体在美学上的解放基于劳动解放,走向市场的"身体"与回归合乎人的本质的身体是当前又一尖锐的美学悖论.  相似文献   
75.
笑笑生在《金瓶梅》创作中,既肯定人类性爱又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陷入“双向羁绊”的创作心理矛盾。但《金瓶梅》的确描写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性爱,刻画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人类心理欲望的深层本质,反映了人类性爱心理欲望的真实需求,并用符合生活现实的性爱描写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对人类性爱本能的心理压抑,肯定了人类性爱的客观存在。对于《金瓶梅》的性爱描写。历来争论不休,褒贬不一,这也是文学艺术审美心理的必然体现,是审美心理中深层人性需要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矛盾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6.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女性散文的主要创作特征及审美价值。作者认为,新时期女性散文创作,“爱与美”的主旨一脉相承,同时又因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深化和提升。更具现代精神的女性意识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构成了女性散文独特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77.
在以关汉卿《窦娥冤》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复仇剧中,基本形成了一个从复仇到团圆的特别审美模式。这与西方复仇剧中,“俄底普斯式”、“哈姆莱特式”的悲剧结局有着内涵上的重要区别。中国的传统悲剧往往打上了传统的道德伦理的烙印,传统的审美心理主张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直接促成了大团圆结局的产生。在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悲剧审美模式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78.
心灵的传承——试论《简爱》对《蝴蝶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的视角,对欧洲两部著名文学作品《简爱》与《蝴蝶梦》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分析,并从人物刻画、结构设置和艺术处理等多方面入手,剖析了作品成功的审美因素,进而透视出了文学遗产复杂微妙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79.
周君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2):124-126
钢琴教育应该坚定不移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现实的教育中,教师应该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即便在纯技术的教育中也应该贯穿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0.
辛弃疾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在诸多的词作中,他的写酒写醉词作也别出心裁有所托,为人称道。因为在醉词中,其醉态是假,醉意是真,同样抒发了壮志难酬、立功无名的悲怆情怀,体现了与众不同的世界观和蓬勃向上的人格精神,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