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2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审美人类学是一门以美学、人类学为基础的多学科整合来关注民族文化的新兴学科,目的是建构与西方学理平等对话的平台。本文试从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存在、研究方法拓展及其功用价值来讨论这门新兴学科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2.
文章从自然美、和谐美,个性美的角度阐述了现代居室设计中的美学趋向。提出现代居室设计,强调以“人”的主体性作为设计依据,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坚持艺术多元化、设计民族化的方向,创造新颖、合理、优美的室内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3.
毛泽东既是伟大的领袖,又是杰出的诗人,在他创作的诗词中频频出现的"白雪"、"寒秋"、"昆仑"、"长江"和"大海"等物象是他领袖气魄与诗人情怀的艺术显现和理想寄托.考察这几个审美物象的意义,在于通过他政治家和诗人矛盾的人生现象,揭示出他超凡的人格魅力,感受他灼热的生命光华,进而走进他独特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24.
从审美符号的构成方式、审美符号的形式特征、审美符号的内容来源等三个方面论析了符号学文艺理论的包容性。指出审美符号作为一种有主体精神介入的动态存在,囊括了文学的范畴,促进了对文学本质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25.
经历了明代诗坛宗唐诗风的沉闷窒息与易代的巨变沧桑,清初诗坛却蔚然兴起了宋诗热,贯穿并盛行于有清一代。清初宋诗热的发展呈现为三个小的阶段而有着各自的内涵,其成因分别与易代乱世、唐诗审美艺术的审美疲劳及政教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
中西服饰体现了各自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我国以儒道为基础而形成的主流哲学和美学思想,使我国的服饰在造型上强调和谐、对称、统一、平面裁剪的表现手法,服饰图案精致细腻,色彩淡雅柔和。西方崇尚人体美,在塑型美学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着重表现人体美的立体裁剪服饰,以抽象的形式美追求外在造型的视觉舒适性,表现出非对称性和不协调性的造型方法,色彩丰富,对比强烈。当今,我们应把中西方服饰形态文化和造型观念进行比较使之相互融合互补,力求运用简单的形式语言,在服饰造型设计上表现出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7.
从消费者接受角度看商标名称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霞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8):137-14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商标的翻译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商标好坏与一个产品能否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消费者接受角度来看,汉英之间商品名称的翻译,主要应从文化、美感和产品性能三个方面来考虑。满足了这三个条件的商品名称翻译才能称为好的翻译。  相似文献   
28.
在生活之外去寻求一种超然的美还是从生活当中去发掘实在的美,这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与审美现代性的一个分水岭。将审美理想视为人生理想的候补,即把美视为存在于世俗生活之外的更高贵的东西,这种从与生活疏离甚至对立的角度来张扬所谓纯粹美的观念,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的固疾。在现代性的视野中如若还不加区别地一味褒扬这种传统士大夫的审美观,并美之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反省的。  相似文献   
29.
上个世纪的亚洲美学家们往往依据西方美学传统的基本模式来考察各种美学问题;但实际上,亚洲各国也有自己的与西方不同的美学传统。通过对中西美学传统的比较性考察,探讨中国美学在21世纪人类美学的总体发展中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从中国美学的视点看,美不仅在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具有单纯审美的意义,而且更在人的存在自身中具有形而上的意义;人不仅是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创造者,而且首先是人自身美的存在的创造者。事实上,只有当人自身的存在首先在形而上的意义上达到了美的层面时,人才有可能一方面在外部世界中创造出审美的对象,另一方面在内心世界中形成审美的心理。中国美学的这一洞见无疑能够大大扩展21世纪人类美学的理论视界和研究内容,使其超出西方美学传统的有限观念,甚至将其提升到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层面,从而使其对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0.
现实生活向艺术文本的生成--美学源构关系的发生及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是文艺美学的基本问题。就艺术创作来说 ,艺术源于现实、贴近生活的特点决定了艺术文本的生成离不开现实生活 ,但这一过程绝非传统的再现 /表现理论那样简单。在当代文化视野和理论背景上 ,揭示艺术与现实之间源构关系的真实存在 ,将有利于避免固有的美学观念和方法所造成的在艺术的本体及创作等理解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