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4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43篇 |
教育与普及 | 10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105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83篇 |
2011年 | 78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上个世纪的亚洲美学家们往往依据西方美学传统的基本模式来考察各种美学问题;但实际上,亚洲各国也有自己的与西方不同的美学传统。通过对中西美学传统的比较性考察,探讨中国美学在21世纪人类美学的总体发展中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从中国美学的视点看,美不仅在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具有单纯审美的意义,而且更在人的存在自身中具有形而上的意义;人不仅是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创造者,而且首先是人自身美的存在的创造者。事实上,只有当人自身的存在首先在形而上的意义上达到了美的层面时,人才有可能一方面在外部世界中创造出审美的对象,另一方面在内心世界中形成审美的心理。中国美学的这一洞见无疑能够大大扩展21世纪人类美学的理论视界和研究内容,使其超出西方美学传统的有限观念,甚至将其提升到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层面,从而使其对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2.
93.
六朝自然审美活动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时期物质化的发展为自然审美活动的实现提供了物质经济基础;六朝时期以政治为核心的规范化把人从人间推向自然,促成了人与自然的结合;六朝时期精神化的多元化发展、艺术实践的逐渐成熟及其理论总结,不仅影响到六朝时期自然审美心态的形成,更为自然审美活动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4.
刘三姐文化具有多重价值取向,其生态审美价值中的精神价值即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终极关怀的意义。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全人类普遍关注"生命共同体"如何共生共荣的当今时代,研究刘三姐文化中的生态审美之精神价值,继承和弘扬刘三姐传统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范德昆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3):40-44
现代化运动兴盛以来,人类物性膨胀,灵性堕落,存在的悲剧性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当代人类压来,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困境.立足人类生命实践,确立悲剧认知的逻辑本体和审美根本尺度,建构出具有深刻原创意义的生命意志受挫悲剧本体论认知范式,并充分肯定勇于抗争苦难、寻求灵魂超越的悲剧精神在当代的生命实践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6.
张成渝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6):898-905
从《世界遗产公约》自然遗产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角度,论述地质遗产在古生物、地质构造、地貌研究和自然美学方面的突出价值。从地质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不同侧重,将地质遗产分为4类。文章强调,地质遗产的地质学价值研究可以推进世界遗产的申报,但不能止于申报。应当依托于地质遗产的价值研究,重视遗产实际功能——科研、科普、游览、审美和启智的发挥。 相似文献
97.
吴金中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4(4):70-76
本文从分子结构方面阐述一些香气的经验规律。内容有:碳原子个数、碳骨架、不饱和性、官能团、取代基以及同分异构与香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99.
巴塘“谐”的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文化内涵丰富。巴塘“谐”舞蹈语言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巴塘“谐”健康、高尚的审美追求表现出成熟的美学思想。文章对巴塘“谐”的舞蹈语言,包括舞蹈动作、律动特点、动作特点、基本舞步、风格特色及美学特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
在建立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大背景下,对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研究已成为持续增温的话题。本文从道家美学视角下围绕罗新璋先生提出的"案本——求信——神似——化境"四个概念分别展开论述,进一步探索传统译论的哲学美学渊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