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行政改革通常是一个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在行政改革中 ,引入与二者互动息息相关的社会资本理论 ,有助于深入地了解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的社会内涵 ,建立起社会各部门、各行动主体在公共事务管理中良性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22.
论述了提高公路路政管理水平的基本途径,一是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文明服务意识;二是认真宣传贯彻公路交通法律法规,为路政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对路政管理人员进行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的整顿;四是逐步建立与人民法院及公路沿线村镇的工作联络制度;五是完善路政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六是开展创建“路政管理达标县”活动。  相似文献   
23.
本从西藏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实施行政许可,发挥政府职能,重视西藏在跨越式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努力实现西藏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4.
论行政伦理的监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实现对权力的监督是行政伦理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构建行政伦理的监督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的构建应体现公共利益原则、公共责任原则、公平公正原则、效率原则.行政伦理监督包括政党监督、行政监督、法制监督、社会监督等四个途径.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Trips》协议和我国历次颁布的《专利法》中对专利行政执法的规定进行了梳理溯源,对我国专利行政执法的废存争议作了比较和理性的分析,对专利行政执法的必要性、执法现状进行了阐述和思考,最后对我国专利行政执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6.
辩护律师追责二元体制有其历史演变的渊源和职业主义理论基石,该体制改革的现实基础有辩护律师规模扩张和身份转变、辩护律师刑事责任适用频繁和行政责任与纪律责任区分不明。在辩护律师追责范式的域外比较方面,美国的法院主导模式、德国的律协主导模式和日本的律协独享模式值得借鉴,律师协会完全自治缺乏普适性,由其享有部分监管权反映了现代法治国家分权治理的基本原则。辩护律师追责二元体制的改革路径包括二元体制下的司法化改革、实现宏观监管和微观追责相对独立、纪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有效衔接。辩护律师承担民事赔偿应纳入监管体系,实现从“二元”体制到“准三元”体制的转变,促进辩护律师追责体制的立体化。  相似文献   
27.
在我国,既然有构建行政判例制度的必要性,又具备可行性,那么建立什么样的行政判例制度,如何构建我国的行政判例制度,便成为我们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说,在把握我国的法律文化传统和认清当今世界判例制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构建我国特色的行政判例制度是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28.
针对高新区管委会在安全生产与创建本质安全型城市中的作用,论述了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深化安全教育和注重隐患整改与治理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9.
行政垄断的本质是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凭借其行政权力实施了排除、限制、妨碍公平市场竞争的行为。从经济学、法学两个角度分析行政垄断的非正当性,针对目前反行政垄断的制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遏制行政垄断行为,需要从完善反行政垄断的法律、健全反行政垄断的执法机构、明确行政垄断行为的法律责任、建立司法救济制度的救济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0.
工程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具有历史生成性。尽管工程的发生与发展不仅创造、呈现和积淀着人类古往今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且确证、提升着人之为人的类本性,但由于人的理性、能力和人自身的有限性以及工程活动的复杂性,就使得人为的、人工开物的工程具有非完善性,无论对自然还是对人类自身都具有潜在的风险性或现实的威胁性,甚至以异化的形式奴役人。所以,工程既有功也有过,人类因工程之罪而遭到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以至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和生存危机。这就警醒我们必须反思征服、宰制自然的工程实践,在肯定工程之是的同时,正视、检讨工程之非,进而优化工程观,并在现实中以赎罪之感合理地规范工程行动,自觉地建构无为、善为的工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