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动力学方程上揭示了非线性RLC电路与本征型光学双稳系统的相似性.通过按一定实验数据拟合的磁导率函数,研究含铁磁质的RLC电路的双稳性及有关静、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62.
证明了实现原子Bose-Einstein凝聚的时间平均轨道轨道势理想上相当于绝热近似,Born-Oppenheimer近似和快速振荡因子压低振幅近视同时成立时的有效作用势。  相似文献   
63.
用pH电位法测定了硫代脯氨酸的质子化常数和Ni(Ⅱ)、Co(Ⅱ)、Zn(Ⅱ)-硫代脯氨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用量热法测量了硫代脯氨酸的离解热以及它与上述金属离子络合反应的焓变,进而计算了各络合反应的吉氏自由能、熵变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25±0.2℃、Ⅰ=0.15(NaClO_4)条件下,硫代脯氨酸金属络合物的吉氏自由能递变顺序为Ni(Ⅱ)>Co(Ⅱ)≈Zn(Ⅱ)。基本上符合Irving-Williams序列,而且络合物稳定性可能主要取决于焓变大小。这些实验数据可为深入研究硫代脯氨酸金属络合物在体液中的性质和行为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64.
利用高阶绝热近似方法,分析了三能级简并原子和单模光场的相互作用过程,讨论了由绝热演化过程的暗态原子制备出Fock态的绝热条件及非绝热效应对Fock态制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66.
本文利用量热滴定的方法,研究了萃取有机相中酸性萃取剂P204、P507、P272和PMBP与中性磷酸酯之间的缔合作用,求出相应的缔合常数β以及热力学函数△H、△S、△G。  相似文献   
67.
本文采用了广角X光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热熔粘合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的结构和形态进行研究。讨论了粘合温度对非织造布的几何尺寸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晶是熔喷聚丙烯纤维的主要结构形式。在不同的热粘合条件下,球晶的结晶变体中可以出现α晶,或是拟六方酝晶,以及两者的混合形式。粘合温度对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及非织造布的热收缩和厚度具有较大的影响。热粘合温度在软化点出现非织造布强度峰值。  相似文献   
68.
介绍了B6135Z型绝热复合原理样机用的陶瓷缸隔热缸盖底板的设计和实验装 置。对于绝热机用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及陶瓷盖底板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对底 板的考核实验装置及方法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最后指出了初期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9.
针对304L不锈钢厚壁圆筒内聚压缩过程中出现的多条绝热剪切带自组织行为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在宏观本构中通过引入概率因子描述材料内部微观结构导致的屈服应力分布不均匀性,数值模拟成功再现厚壁圆筒内聚压缩过程中多条绝热剪切带的起始和传播过程.实验研究发现,厚壁圆筒内绝热剪切带的发展方向在45°和135°两族中出现一族占优的“单旋性”现象.304L不锈钢柱壳初始样品的微观表征结果显示,柱壳内表存在一个加工硬化层,该加工硬化层内材料的晶粒表现出特定取向的旋转和损伤特性.数值建模中,使用带有特定取向的周期性单旋扰动描述加工层内晶粒特定去向的旋转、损伤特性,模拟结果成功再现厚壁圆筒中多条剪切带的单旋模式.  相似文献   
70.
IntroductionThe use of chemical enhancers is an effectivemethod for promoting drug diffusion andpenetration into and through the skin. Thefunction of different enhancers is based upondifferent mechanisms.For some enhancers,thefunction may be dependent on severalmechanisms[1] .However,the connection between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hancer and themechanism and the principles for enhancerscreening are not very clear.The stratum corneum(SC) is the main barrierof the skin. Studying the inter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