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4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315篇
系统科学   97篇
丛书文集   146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136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5875篇
自然研究   1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蜂胶具有丰富而突出的生物活性,目前多被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中预防疾病。咖啡酸苯乙酯是蜂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因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而备受关注。咖啡酸苯乙酯在自然界含量偏低,传统提取方法费时费力、成本高,高效、大量制备咖啡酸苯乙酯成为研究热点。超声提取技术可得到纯度较高的咖啡酸苯乙酯;Knoevenagel缩合法适用于其工业化生产,收率较高。通过对咖啡酸苯乙酯的提取分离、合成方法以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了咖啡酸苯乙酯的研究现状,并对咖啡酸苯乙酯的技术发展前景和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今后应寻求实用性和通用性高、操作相对简便的制备方法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探究。  相似文献   
912.
用超声波提取法从白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ink)全草中提取多糖, 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白虫草多糖的成分, 鉴定其主要的单糖组成, 并利用RAW264.7体外细胞抗炎模型检测白虫草多糖的抗炎效果. 结果表明: 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5 ℃, 超声波功率1 800 W, 提取时间3.0 h, 该条件下的提取率可达31.56%; 其单糖组成分别为Ara,Gal ,Xyl,Man,Glc和Rha; 白虫草多糖具有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913.
低等级粉煤灰由于活性低,需通过一些方法将其活性激活后再利用。为研究粉煤灰活性,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激发其活性,然后测试其力学性能及微观分析。将低等级粉煤灰分别以10%、20%、30%、40%的掺量等质量代替水泥制作胶砂试件,在1. 3 MPa、180℃的条件下蒸压10 h后分别标养7 d、60 d、90 d后测试其抗折抗压强度,并做XRD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条件下养护提高了试件强度,激发了粉煤灰活性;随着养护时间增长,试件强度逐渐提高,且代替水泥掺量在20%~30%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14.
林源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利用是森林资源利用的重要方面。为研究重要的药源植物鹅掌楸属植物树皮及树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鹅掌楸属不同种间和种内树皮及叶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的抑菌反应。结果表明:鹅掌楸属3个树种的树皮和树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树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链球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5.12、0.64、0.64 和0.64 mg/mL; 树叶提取物的MIC分别为40.96、2.56、2.56和2.56 mg/mL。鹅掌楸属树种不同部位的提取物抑菌效果有明显差别,树皮提取物抑菌效果强于树叶提取物,但不同种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15.
利用DPPH法测定功劳木中生物碱成分的抗氧化活性,采用pH 区带精制逆流色谱分离出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非洲防己碱和千金藤宁碱5种成分。通过测定功劳木总生物碱以及单体生物碱成分对DPPH自由基清除力,来评价功劳木中主要生物碱类成分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在0~25 μg/mL范围内DPPH溶液浓度与吸光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功劳木总生物碱、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非洲防己碱以及千金藤宁碱的半抑制浓度(IC50)依次为0.07、0.32、0.24、0.20、0.18、0.59 mg/mL。因此,功劳木生物碱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随生物碱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总生物碱抗氧化能力强于单体成分。功劳木生物碱抗氧化活性可能为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16.
本文以NaK-AMTEC的BASE管内的Na+和K+迁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NaK-BASE管显微结构的分形模型,采用微观Poisson-Nernst-Planck多离子运移模型模拟了Na+和K+在BASE管中的迁移,考察了不同温度下NaK BASE管内离子的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NaK-BASE管内的阳离子迁移浓度和表面电荷密度与BASE管的温度直接相关;温度的升高会使BASE管内阳离子浓度峰值有所减小,可通过增加BASE管曲率来提高该峰值。BASE管内的表面电荷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且不同温度表面电荷密度之差随着曲率的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17.
为了确定北沙参免疫活性多糖的最佳制备方法,采用4种方法制备北沙参多糖样品,并进行体外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对各样品进行免疫活性比较。以提取率及体外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率为指标,分析95%乙醇回流除去小分子、除蛋白及不同浓度醇沉等步骤的必要性,确定北沙参免疫活性多糖最佳制备方法。通过提取率及体外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率比较,经沸水提取、浓缩和干燥后获得的北沙参免疫活性多糖样品提取率最高,达33.15%;且该样品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在62.5 μg/mL浓度下增殖率达到33.93%。结果显示北沙参免疫活性多糖的最佳制备方法为沸水提取、浓缩并干燥即可,无需进行95%乙醇回流除去小分子、除蛋白及不同浓度醇沉等步骤。  相似文献   
918.
 以西安市冬季某研究生高层公寓为监测对象, 通过1 min 时间间隔同步监测, 研究了不同楼层室内外空气中颗粒物PM1、PM2.5、PM10以及总悬浮颗粒物TSP 的质量浓度、分布状况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西安市冬季高层公寓存在严重的颗粒物污染, 室内粗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为(65.5±20.0)~(142.0±16.9)μg/m3, 略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但室内细颗粒物PM2.5及超细颗粒物PM1分别为(52.2±14.3)~(111.5±12.2)μg/m3和(50.6±13.9)~(108.7±11.9)μg/m3, 其中PM2.5质量浓度占总悬浮颗粒物TSP 的50%以上;室外以粗颗粒物PM10为主, 楼层高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919.
 为了研究纤维对纤维加砂压裂的影响,设计了大型可视裂缝模拟系统及相应的实验方案,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纤维加入方式、纤维浓度、温度等对纤维携砂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先加入纤维,再加入交联剂,最后加入支撑剂配置的压裂液携砂能力最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纤维质量浓度越高,纤维与支撑剂颗粒间摩擦系数越大,形成的网状结构越稳定,纤维的悬砂性越好,但温度大于80℃时,纤维携砂能力变差;增大纤维质量浓度,砂堤形态变平缓,堤峰向裂缝深部推移,支撑剂在裂缝深部的沉降量增加,有利于增加裂缝的有效长度。  相似文献   
920.
 为研究吉林人参低聚肽(GOP)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选取280 只SPF 级雌性BALB/c 小鼠, 随机分为7 组:空白对照组、乳清蛋白组(150 mg/kg)及5 个GOP 组(37.5、75、150、300、600 mg/kg)。连续灌胃30 d 后, 进行免疫7 项实验测定, 观察GOP 对小鼠免疫器官相对重量、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 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OP 显著提高了ConA 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抗体生成细胞数、小鼠碳廓清指数、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NK 细胞活性(P<0.05), 且效果优于乳清蛋白。由此可知, GOP 可以通过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NK 细胞活性, 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